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王暾
[导读]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王暾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五中学561601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将微课资源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探索微课资源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与高中数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式,可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活力。活力与挑战并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微课资源有效融入实际教学,为教学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内容。下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微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1.丰富了数学学习模式
        微课不能代替课堂,但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45分钟,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知识的情况。微课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课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2.浓厚了数学学习兴趣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只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可以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求知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有时间限制,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量又很大。教学过程中我们若把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细化在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差强人意。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建构知识,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最终丰富了数学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串联零散知识,构建整体联系
        高中数学强调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环环相扣的零散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理解数学知识间的这种内在关联,对掌握数学有着致命的伤害,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不少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导致学习困难,进而丧失信心,厌学弃学。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教学进度的逼迫,老师们难以通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详细梳理、进而建立知识间的这些联系。微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带来了福音。


        比如,“平面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典范,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几乎可以和初等数学中所有的内容产生联系。虽然向量功能强大,但知识点琐碎,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课本上也谈论不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时障碍重重,不能发挥向量的工具性作用。为了帮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在学习之前我制作了一节微课,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知识,它和以往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它能解决什么新的问题,它为什么可以方便的解决以往学习内容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个微视频,对本章内容既有了宏观的认识,又有了微观的思考,对于后续的学习事倍功半。即便有不理解之处,课堂学习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课,提高了学习的实效。
        ⒉化抽象为形象,变被动为主动
        相较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知识更抽象,内容更复杂,能力要求高。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花太多的时间细致讲解,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转瞬即明,而有的学生重复多次仍无法领悟。针对这些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体间显著的差异,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微课让学生学习,以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
        比如,双曲线的渐进线,学生从代数角度理解曲线无限逼近渐近线是有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借助于微课平台,课前录制好渐近线的生成动画,并呈现历史上不同数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由直观到严格,层层深入,也如曲线逼近渐近线一般,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而这是日常教学时间所不允许的。我通过让学生课前学习微课,有效化解了这一难点,并提出思考:还有哪些学习过的曲线有渐近线?还会有哪些形式的曲线会有渐近线?它们有一般的处理方法吗?并提供相应的链接让不同需求的学生按需选择。通过微课导学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高效,趣味性足,同时又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利用微课创造教学情境,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情境中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教师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或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并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它不仅使数学教学处于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也吸引了学生深思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应该利用微课来构建知识体系,突破教学中的困难。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往往使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教师可以把困难和重要的问题变成微型课程,并提供给学生。
        总而言之,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这需要学校整个数学团队中每个数学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李家晶.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8).
        [2]杨富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