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罗玉洪 姚代莲
[导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改革让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罗玉洪   姚代莲   
        重庆市江北区苗儿石小学,邮编 400020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改革让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要在课堂上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一定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应课程改革的整体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数学教学的新观念,争取用新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认识与思考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平时数学考试中做的解决问题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全面考察。各地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的改革步伐正在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节奏。一些老教师甚至觉得新教材的知识比较琐碎,并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非常不利。下面就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1.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传统小学数学的学习模式是老师通过一步步地讲解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把概念逐步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整个课堂节奏的主动性掌握在老师手中。而新课改的理念是“以生为本”。很多老师还不能够有效适应这种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成了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而真正要让小学数学的新课改更好地贯彻实施,教师本人首先就要转变观念。
我们以小学数学中“面积的计算”为主要案例展开分析。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先向同学介绍形状面积的定义,然后直接给出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接下来的课堂时间主要让学生做习题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把知识较快地传授给学生,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画出诸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的图形,然后再逐步地向学生引进面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面积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比传统的教学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是却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其实老师在转变了教学观念之后,反而能够更加如鱼得水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灵活地创新教学形式
        翻阅新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它包含了很多新的元素。小学生正处于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的阶段,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本人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只有让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得以发挥,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下面我们以教授学生乘法计算和平行线的概念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学生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进菜场买菜和超市购物的计算情景,让学生在明白加法和乘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练习。平时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实生活中明白乘法的妙用。而在学习平行线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马路上的斑马线、双杠、钟表上的指针和剪刀等物件,让学生通过实物体会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小学生看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之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变高,老师就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限,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传统课堂中,老师只是一个主导者的身份,他主宰着整体课堂的秩序,而新课改的制度下,学生变成了引导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情况予以指导。切忌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虽然数学的理论教学看似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但是广大老师一定要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下面我们以学习“图形的对称性”这一数学概念为例子。老师可以让学生把剪刀等带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试着在课堂上剪出一些对称的图形,然后他们就会在积极的实践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只要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数学的学习。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加深。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要采取评价和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予以鼓励。
4.如何处理好数学与应用的关系
刚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一方面,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些应用简单的数学教学,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教师就必须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所以教师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但要防止由一个极端走想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实用,造成牵强附会,以致于一些教学情景简单化和庸俗化。因为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是说所有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即使是应用题教学,其中的应用题也只能是实际问题的模拟,毕竟不是实际问题。
结束语
???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和课外一定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动脑思考,提高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小学数学的新课改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最后,如果小学老师能够经常召开会议,分享一些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心得,并采用交换听课的方式来进行切磋学习,那么对于提升整个小学数学老师的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5).?

[2]杜秀芹,王有光.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J].学周刊,2012(31)
[3]武小凤.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