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刘玲
[导读] 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对于历史教育质量影响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制定历史教学的同时也要正确的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

        刘玲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中学校 136000
        摘 要: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对于历史教育质量影响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制定历史教学的同时也要正确的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中学老师应该把握学生学习历史的从众心理、思维定势、积极心理的等心理特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潜心钻研教材特点;举办多彩的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教学;学习心理;对策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既是培养人,就必须从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发展入手”,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也会有独特的学习心理特征,作为教师,就应该去研究学生出现这一心理或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特征,从而可以更好地作为引导着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 把握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征
        1.1 从众心理
        该心理虽然属于心理学范畴,但也同样适用于校园,教师作为引导者是现在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老师作为引导者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引领,让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引发了我们对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思考,但这种提问通常在“准备过”的公开课或者学习能力较好的班级上表现更为明显。
        1.2 思维定势
        虽然它在教学中有利于找到同一类型历史问题的答案,但这种思维定势也会是学生的思维固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研究也很难深入等。这种心理也常常表现在做题方面,容易被书上固定的知识点迷惑,选择错误答案。
        1.3 积极心理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课堂氛围容易死板,不喜欢回答问题,性格比较内向,学习程度一般的班级课堂氛围会活跃很多,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积极心理的强弱程度,学生积极心理强的情况下会有较强的表现欲,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教室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避免出现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学习积极心理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下也应该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2 教师要及时把握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动态特征
        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动态特征是能够反映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上的,它是伴随着教师讲课内容的变化和情感包含程度的不同而随之变化的,举个例子,在学生哈哈大笑后呈现的心理状态是轻松愉悦的,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及时的将学生思维拉到正轨上,继续学习教学知识内容,而不是让学生放松,在学生观看感人或者激动人心的视频时,呈现的心理是沉思的,此刻应该是培养情感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达到一定高度,是需要教师将教学技巧和渲染功底充分发挥出来的。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教师把握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动态特征,是因为能够让教师随机应对这种可能性的结果,应加以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3 利用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人生的历史学习经历,教师可以更好的利用这种心理特征中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可以利用这些心理特征提高学习历史的教学效率。
        3.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是学生的一种学习需要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在动力、自我提高内在动力和附属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的主要方法是巧妙的设计学生兴趣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比如说在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可以播放关于唐朝对外交流的记录片,激发学生感兴趣的点,并且设置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在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在历史和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吸引同学们认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潜心钻研教材特点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面广,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些领域的知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所以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室在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时候,不应该设置学科界限,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拓展知识,努力挖掘历史教材的闪光点。比如说《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从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来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联系到改革开放前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3.3 举办多彩的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期都比较开朗活泼,表现欲较强,所以举办活动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举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例如举行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在学中乐,例如,在讲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往往这类活动中会发现学生会制造出很多惊喜,也促进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学生是鲜明的个体,是有自己的自主意识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帮助他们去克服在身心发展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征去设计历史教学方案,创设一个民主、活跃、开明的学习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深入研究让学生真正能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2]刘春阳.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4.
        [3]祁承业.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情景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