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合作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郭庆庆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孩子初具心理意识但却不懂得如何处理与释放自己的情绪

        郭庆庆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临颍小学,236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孩子初具心理意识但却不懂得如何处理与释放自己的情绪,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外界对小学生的正确教育非常重要。如果能将实现家校合作,那将在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引言:童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相当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迫切希望感知外界,心理意识开始萌芽的时期[1],保证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这一时期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创造条件。
        1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在我国教育科学稳步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并且我国很多大学的教育专业都专门开设了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课程[2]。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西方各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部分学校和家长教育观念落伍,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在他们的认知中,小学生年纪小,对什么都懵懵懂懂,更不会有心理问题,只要悉心照料孩子,让他们免于生病,在生活中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行了。而这种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会让老师和家长们很容易忽略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或者在小学生犯错时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小学生,严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而此时,对于一切还茫然无知的学校和家长又不能及时的对经受创伤的小学生心理进行正面引导和干预治疗,这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家长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会造成学校和家长在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某个瞬间、某件小事上、某句话语中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更会导致双方无法就如何保证小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进行沟通合作。
        1.2 学校和家长站位不同,认知不对等
        从理论上来说,在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同样出发点的学校和家长应该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但实际上,由于学校和家长站位不同,认知不对等,这种理想状态几乎不可能实现。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是因为看重学校专业的老师能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因此家长们更注意那些可以外化的教育成果,比如孩子新学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句诗之类的。而学校却更注重小学生整体能力的训练,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抗小挫折、树立自信等不可外化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家长可能会认为学校只是打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幌子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因而不愿意与学校配合。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对策
        家校合作的策略从来不是空想就能得到的,需要教师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进行总结。举例而言,曾有一个因为父母工作变动而转校的7岁小男孩,他不爱与人沟通,老是自己默默的呆着。刚开始,学校老师以为孩子是胆小,可几个月过去了,男孩都还是独来独往,当不可避免的与人交流时,也是一副战战兢兢,害怕说错话的样子。孩子的反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经过沟通,老师发现原来孩子父母工作很忙,平时不怎么有耐心和孩子相处,孩子哪怕犯个小错,都会遭到父母严厉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内向而怯懦。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学校立刻与孩子父母取得了联系,孩子父母没有想到平时的一些细节会给孩子带来这样大的影响,震惊之余,孩子父母终于意识到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能忽视。五个月后,在学校和家长的互相反馈教育成果,联合制定下一步教育计划的共同努力下,男孩终于变得活泼爱笑起来。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下两点特别重要和有效。
        2.1家校高度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案例中,若不是老师警惕性高,小男孩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提高家校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很有必要。国家应通过电视、广播、官微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确保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每周五开设讲座,免费向家长普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更正家长的某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2.2 家校加强沟通联系和信息交换,掌握小学生实时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联系和信息交换,可以帮助双方了解小学生最新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出最有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这种信息反馈的模式对于有工作在身的家长有一定难度,还需要家长多花点心思在小学生身上,用心观察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在日常相处中对小学生多一点耐心和细心。
        结束语
        所谓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组合体;所谓健康,也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组合体。因此,践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牢记心间,共同发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05):166-167.
        [2]宋亚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J].学周刊,2018(23):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