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云 尚燕萍
甘肃省景泰县喜泉镇喜集水小学 730400
甘肃省景泰县喜泉镇北滩小学 730400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众多校园欺凌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世卫组织调查发现有30%的小学生都曾经历过校园欺凌事件。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更加重视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农村小学相比城市小学在管理方面略有欠缺,因此,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小学生;校园欺凌;影响因素
1 校园欺凌行为现状
在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下,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频繁发生,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如今,校园欺凌已经从偶然事件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数量急剧攀升,这还仅仅只是在网络上曝光出的,可以想象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正在或已经发生。校园欺凌的后果可以说非常严重,被欺凌者往往不愿再去学校,身体受伤、残疾,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往往伴随被欺凌者一生,更有甚者的会不堪受辱导致自杀或被虐凌致死。如果不对校园欺凌事件加以控制,施暴者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要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权观念,尽量从源头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2 校园欺凌影响因素
2.1 校园欺凌行为与小学生性别年龄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们都觉得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更好动,更喜欢玩玩具刀剑,这样的认知使得在校园欺凌这件事情上人们认为男孩更容易发生。实际上,调查发现男生女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上的差异性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女性地位的上升和男女平等观念有关。通过观察众多校园欺凌事例可以看出,女生在校园欺凌中对被欺凌者造成的伤害与男生有很明显的差异。男生一般会对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伤害,而女生往往对被欺凌者的心理有着更大的伤害。女生在欺凌事件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有暴力脱光被欺凌者的衣服并留有影像,以此威胁被欺凌者,如若被欺凌者不满欺凌者的对待那么这些影像资料便会被传输到网络上。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些影像资料可以被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被欺凌的女生在长大后还有可能会被这些影像所威胁。另外,人们较少在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事例,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负面信息对小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可能导致欺凌行为的发生。
2.2 校园欺凌行为与留守儿童
在对事例分析时笔者发现,涉及校园欺凌的儿童中,留守儿童占据约58%。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只有一方或者双方忙于生计都不在家,加上有些地区教育水平跟不上,导致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少有人关心。
这些孩子不是走上了欺凌者的道路就是成了被欺凌的人,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和贫穷使一部分孩子将内心的情感压抑起来,在遇到不顺意的事时这些情感突然爆发,容易用暴力发泄不满。另一部分孩子被欺负后不愿给家长增加负担,宁愿保持沉默,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极易扭曲。
2.3 校园欺凌行为与学校处理态度
观察这些事例时不难发现,学校、教师习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学校的名誉大于受伤害学生。教师作为学生被欺凌时的首要求助者,如果对欺凌事件置之不理,就会对受害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伤害。在小学阶段老师的话往往比家长还有还要有用,一旦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被破坏,学生开始不信任教师,就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多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对受害学生家长提出赔偿,家长满意了就可以了,不去了解学生为什么被欺凌。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导致欺凌事件的多次重复发生,欺凌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形成“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误想法。
3 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
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本文对校园欺凌行为提出以下对策:
3.1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为生计奔波的父母不能把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小学四五年级阶段正是孩子性格树立的很好的阶段,家长即便在外也要多与孩子沟通,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联系彼此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时可能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心理。
3.2多让独生子女与同伴交流
独生子女的过度自我会导致其不能体会受害者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构建同伴关系,独生子女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不通过暴力行为来处理矛盾,以此逐渐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欺凌行为。
3.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被欺凌学生多数胆小不自信,施暴者往往觉得自己不能通过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转而用暴力手段,这其实也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共同担负起责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认识到欺负别和被别人欺负不反抗都是不对的。
4 结束语
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危害极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甚至成年后的人格依旧不健全。孩子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所以全社会都应与学校家长联起手,从不同角度杜绝校园欺凌,将校园打造出和谐健康的优良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石连海.校园欺凌问题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德教育,2016(2):58.
[2]王楚婧.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2):35-37.
[3]黄喜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治[J].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