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李婉
[导读]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分工细化,经济发展由资源型转向技术型

        李婉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30000
        [摘 要]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分工细化,经济发展由资源型转向技术型,对工人知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属于劳动力大国,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发展和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国家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大的政策倾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得到一定发展。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需要作为一项育人政策长期坚持发展。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培训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一、背景阐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高产出技术型的新产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对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增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与技术、需求、资源供给等机构不断协调并走向优化的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人才和劳动力来推动,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其中,40岁及以下农民工占比50.6%),比2018年增长0.8%,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是支持城镇建设,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






来源:国家统计局
        较之上一代的农民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着特殊的时代特征。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仍处于低文化水平。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全部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共占71.3%。
        表 1农民工文化构成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发生变化,倾向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大大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范围,老一辈农民工脏、乱、重、苦的职业被新生代农民工放弃,转向工作环境比较好,去体力劳动的第三产业,如快递、外卖骑手、微商、滴滴专车等。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2019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比51%,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表2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
 
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在城市的愿望强烈。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设施让新生代农民工向往,他们有在城市安居乐业的追求,在城里买房、买车,并为了实现愿望而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第四,求职动机多元化,易受互联网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认知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如微信、抖音、直播软件、快手等视频播放软件以及各种各样的APP,这些快消文化严重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价值体系,进而造成他们求职动机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强,忽略工作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陷入辞职-求职-辞职-求职的无限循环,最终没办法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五,教育培训欠缺,就业技能有待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的人才的需求欲壑难填,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铸造者,来促进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百年小康的目标。因此,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和再教育工作,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应对“用工荒”与“求职难”的困境,有利于实现高效职业化,有利于把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促进中国由“人口数量”大国转为“人口质量”大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受到高度重视。
        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分工趋于专业化,需要更多专业性、技术性、创新性人才,做好人才“智能”提升、人才资源储备工作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智能库”建设,把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技能、素质、综合实力提升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智能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统一指导,提供了系列的政策支持。
        2014年,国务院为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首次把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在新生代农民工稳就业、促创业,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合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引导。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更系统的改革措施。2019年6月初,教育部颁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表示,针对各类型人员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认知学习、跟岗学习、顶岗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推动“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构建覆盖范围广泛、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涉农人才培养新格局,开展涉农人才培养工作,让全国100万名农民接受学历职业教育。2019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且为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移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如实行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各省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各地职业院校开展“SIYB+GYB”创业技能培训,培养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理论知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招生范围包括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水平不高,存在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的非自愿失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把“保居民就业”作为“六保”“六稳”之首。为确实做好“保就业、稳增长”,加强政府劳动力市场服务职能,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鼓励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收入。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做好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转换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探索更多有效途径,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基础。
        (二)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国家在政策上、经济上、资源上大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贯彻落实,采取很多措施。然而,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以及大环境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施过程,依然问题重重。
        1.制度壁垒。自1958年后存在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设置了一道制度屏障,对城乡居民的流动和享受的权力进行严格限制和区分,这也意味着权利分配上的“剥夺”。权力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力不足,从幼儿园开始就难以享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继而到小学、初中、高中都只能在类似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平等享受享受教育的权利遭到“制度性”的剥夺。
        2.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国家对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各项支持农民工发展、提升的政策文件,如雨后春笋般颁布出来,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做了全面布局,提供各种政策扶持和发展平台,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向纵深发展。然而,在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的高层设计与农民工的确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培训的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够,无法让农民工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碎片化的凌乱知识,不方便应用。
        3.单位、部门、行业间缺乏联动。
        政、企、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培训机构实施的,缺乏用工单位的参与,导致培训与运用脱节。
        四、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结构优化。
        中国智造发展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和结构优化,传统地职业技能劳动力市场受排斥的现象愈加明显,优化农民工教育培训结构迫在眉睫。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水平和劳动职业技能,增加劳动力的市场溢价,实现劳动力与劳动岗位良好匹配,是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
        (一)完善培训后的服务支持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的免费培训项目、每年举办的次数以及参加培训的人次都很多,但是培训效果的巩固和培训后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容乐观。为了延长培训效果的时间,加强培训知识技能的转换效能,培训结束之后,一方面,培训机构或者相关的培训部门,要引导农民工把培训的知识技能与农民工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高他们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定期回访,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应用情况,并给予指导。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农民工培训后咨询服务专栏和平台,实现培训和后续服务两条腿走路。
        (二)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共同联动协同。
        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要遵循社会治理的大环境法则要求,构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元治理"的核心主体作用,调动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有主体、有协同、有联动的培训体系。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体地位。其次,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政策安排,在培训时间、地点、人员等工作上给予支持,做好培训后服务工作,延长培训效果时间、加强培训效能转换。再次,培训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培训政策,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做精做细。最后,加强农民工可行能力建设,让他们知晓务工过程中可以行使的诸如劳动权、休息权、教育权、经济权、发展权等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权力,增强他们竞争力的内生驱力。
        五、小结。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冲击着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获得良好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为更好更快实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力,是为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技能教育培训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探索多主体参与、多元化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的氛围,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知识技能人才的耦合度,为实现国家经济又好又快良性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银平均.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发展与政策体系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26-30.
[2]高长江.新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对策探究[J].就业与保障,2019(22):31-33.
[3]杜文平.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贫困的治理创新与制度优化[J].未来与发展,2019,43(08):27-30+60.
[4]梁莉.高职院校对新生代农民工再教育问题探究[J].广东蚕业,2019,53(09):148-149.
 [5]陈雯.流动的孩子们: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异化与代际传递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2):47-56.
 [6]郑爱翔,李肖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职业能力动态演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33-43.
[7]何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229-230.
 [8]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