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杨学梅
[导读] 教师为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

        杨学梅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中心小学校    646015
        摘要:教师为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程,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简要分析;随后,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简单说明;最后,对有效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阅读与参考。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分数中心论”教学评价模式。这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科学地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可以针对其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这种教学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也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意义分析
        将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并对其潜能进行挖掘,同时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应用这一教学评价时,教师需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但要给予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奖励,还要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鼓励,教学评价的整体过程要做到透明与公开[1]。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起步时期,所以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并注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与价值的提升。
        此外,因小学生自身好动的特性,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难度,并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情况的掌握;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则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可以对学生作出更为详细的评价,使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为其之后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过于重视其对学科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想与批判思维的培养与评价,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教师没有将教学与教学评价进行有效的统一。当前的部分学校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信息技术教学与评价当作两种独立的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融合统一意识,没有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评价三者进行有机地结合,导致无法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应采取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
        在对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应用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情况进行详细掌握,同时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以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点评;使教学评价中的调节作用与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指导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状态与操作行为进行调整,使学生可以在教学评价中获得启发,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2]。
        例如,教师在对新川教版小学四年级《奇妙的取色工具和彩色橡皮》进行教学时,教师在面对学生比较“幼稚”的问题时,不应采取敷衍的态度,也不能忽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而一味地进行激励;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学生具有实质内容的教学评价,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整体过程与进步轨迹,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际操作较强的学科,这使得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定难易程度合理的操作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实践。例如,在对新川教版中的《我是小小排版员》进行讲解时,教师不要直接对学生叙述或讲解文字处理程序中的各项排版功能,而是应以之前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向学生布置几个简单的文字排版任务,使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逐步的摸索,以便加深学生对文字排版操作的印象。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还可以通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对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进行及时纠正,以便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更好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进行启蒙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从教学评价入手,改变原有的“轻过程,重成绩”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以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借此促进学生信息技术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云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 福建教育研究, 2018, 000(002):P.39-42.
[2]何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