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筱
四川省大竹县清水镇中心小学,四川大竹6351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高段语文的阅读能力在教育事业中也备受关注。教育局曾多次提出文本细读的条文,可见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写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细读能力的培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
随着现在新课程改革概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符合社会人才的标准。在小学语文中,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怀和写作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情境界、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一、开展对话深化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明白学生自己的感悟。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通过对学生设置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并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实现与教师的对话,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段精读,对描写月下抓猹这一段落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推动小组合作阅读,促进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部分,教师需要能够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阅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竞争能力。首先,中文教师必须坚持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均衡,以确保各组之间的阅读能力的相对平稳。其次,保证小组成员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投身于小组学习之中,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观点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修改。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来拓展阅读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积累丰富的阅读技巧和表达方法,并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也读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字阅读和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铁杵成针》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其深刻体会这一故事的内涵。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作者资料、参考资料、文章写作背景搜集等方法,并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为学生们创设身临其境的、声形并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这样,学生们的阅读才是立体的,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在之后,我们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们可以真正理解故事中“坚持不懈”“目标专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获得综合信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是落实文本细读策略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课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一个整体,文章中的段落与文字都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个模块细读,或者逐字阅读,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从整体入手,把握好文章的整体内容,再从全局角度出发,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每一个段落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探究,分析段落内容与文本思想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促进整体性阅读,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文章中的综合信息。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日月潭》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帮学生梳理文本思路。
课文先交代了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然后写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并具体描写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下雨时的美丽景色,这是课文的重点,最后抒发了作者的热爱感情。课文的语句简洁、优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像,着力通过朗读训练,一步步地感受魅力景色。这种强烈的画面感,让学生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主线,然后再一步一步对文章进行细化理解,深入咀嚼。
结束语:小学高段语文阅读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细读,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作文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植入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才是培养阅读的关键因素,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也要适当地加入课外书本的阅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兴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7(13)
[2]贺丽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07)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陈慧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新集中学,陕西汉中71311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将微课等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模式融入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之中,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都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教学;思考
一、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该学科内容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我国基本国策,还涉及到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困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几幅图片,仍然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无法构建出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微课利用视频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而且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内容也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在课前收集整理教学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学习模式了解教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还改变了单一、枯燥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基于微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策略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某一个知识点,运用视频教学的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因此,微课视频的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要围绕课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条理的呈现教学知识。而且教师要将视频时长控制在五到八分钟之间,这样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发挥微课价值,教学融入生活元素
要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本学科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角度选取微课资源,给予学生有效指引,教师将这些与道德法治学科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件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思辨的基础上对身边这些不良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就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从细节入手,发挥正能量作用。
将微课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必要,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策略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国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微课运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2]?赵姝婧.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