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李兴秀
[导读]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
 
        李兴秀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摘要: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将提高学生课堂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融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此同时,利用多元化的拓展阅读机制,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学习。只有建构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在优化学生课堂阅读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意义;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作为独立的教学系统,并且融合教学难点和重点落实动态化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世界,获取多元化知识认知能力,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进步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意义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能优化学生的知识认知效果,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环节就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内涵、词语关联以及语篇思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才能辅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更加合理的判断和分析,建立完整的思维活动引导机制,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1]。
        第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辅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提高阅读水平,才能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表达技巧,从而形成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且,教师在集中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更好地内化相应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具有深远的实践教学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策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基本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作为目标,落实针对性的教学方针和策略,从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积极性、整合教材内容、拓展阅读范围等方面入手,保证语文课堂的多样化,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课堂阅读水平[2]。
(一)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要求落实更加合理的兴趣教学方案,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多元化教学方式和路径,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多样的课堂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能为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提供保障。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播放当下较为流行的儿歌《小跳蛙》,在播放的过程中配合动画视频,借助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确保学生能和教师建立更加良性的互动。并且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打造兴趣指导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3]。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效果的关键,利用不同的刺激手段,确保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教学中来,就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内化对应的课本知识内容,在兴趣辅助下完成学习。
(二)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工作中,要充分重视课程教材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落实相应的教学工作,才能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感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从教材中搜索相应的教学线索,并且将其有效地串联在一起,辅助学生逐渐培养语感[4]。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教学单元中,“蓝得透明”、“又大又红”等句子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突出声音的延长,也表现出强调,教室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共同讨论一下自己的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全面提高对教材内容的认知水平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此次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一写”,仿照文章的布局试试写出相同模式的语篇,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水平和运用水平,为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5]。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汇总心得体会,确保学生能在理解文章意蕴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提高自身的语感和语文认知水平。只有保证平时的积累,才能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提升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
(三)拓展阅读范围
        教师除了要对课程内容予以管理外,也要积极拓宽知识广度,拓展相应的阅读范围,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然后在不断阅读中获得对知识新的认知。
        第一,教师要在初期阅读指导工作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包括阅读语篇的题目、插图、注解等内容,都能凸显出不同的知识角度。例如,语篇的题目是对整个文章精简的概括和总结,甚至是最精炼的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以后写作和阅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插图往往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插图,也可以依照插图拓展对文章的理解[6]。
        第二,教师在实际阅读指导教学工作中,要将泛读、精读等方式融合在一起,确保学生能利用泛读了解整个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有明确的阅读方向。然后利用精读细细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在阅读中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更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意境,优化阅读能力。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从段落中搜索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提高学生的阅读准确性,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表达思路奠定基础,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第四,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相应学习方法后,就要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演练”学生掌握相应学习知识内容的能力,在对学生给予适当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全面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落实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案,并且从阅读基础、认知能力以及阅读兴趣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更加合理且高效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靳黎.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762.
[2]吴荣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9(4):109-110.
[3]吴荣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7):106.
[4]周艳婷.基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讨[J].魅力中国,2020(31):215.
[5]黄鹏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人文之友,2020(12):291.
[6]邹芹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0(5):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