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英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六中学
【摘 要】 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进行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诗词
如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情况并不理想,虽然教师在教学时会强调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观察生活中的事件,以此来积累写作素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顺利,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也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足够先进,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多思考,并且对以往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多阅读相关的教学书籍,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 一、作文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增加知识储备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没有教导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因为追求成绩,为学生设计很多训练题,让学生不断做题,并没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因此学生的阅读效率很低。学生的观察力也不行,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详细观察生活,所以学生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事物。初中学生写作文不能像作家一样,拥有充足的时间去积累素材。教师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指导学生高效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的速度也能得到提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详细观察身边事物,这样才能积累生活素材。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存在相似的问题,不具有新意。虽然对于初中学生不能有太高的写作要求,但是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写作时能够有新意。学生的每篇作文都立意很新,这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材时选取新的题材,从而能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写作的重要环节是能够从事物上获得感受,然后将感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的感受能力差,那么体验也停留在表面。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方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章,体验文章传达的情感。
二、从教材特点入手进行教学
教材对作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单元作文设计和主题越来越贴切,这也表明了读写融合的特点,是教材作文教学的特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累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进行文章仿写。语文教材的内容也非常具有生活逻辑,作文题目在设计方面思路也与实际相符合。例如在教材中有的单元的主题是描写季节变化,有的单元的主题是描写亲情,还有的单元主题是描写同学或是老师。这些主题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产生灵感,那么就能够轻松完成一篇作文,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上主题来进行,在进行主题训练时,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内容来进行写作,或者是从课文中获取灵感,这也是搜集素材的好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个主题,教导学生在写作时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让学生能够利用素材写作。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在课文中进行写作渗透,例如在讲解了《春》之后,让学生用比喻句来描述春天。又例如在讲解了《雨的四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一次阅读内容,并且着重关注写景的内容,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练习题,能够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
三、利用教材写作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读写结合,然后每个单元结束之后都让学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按照写作的要求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编写童话或者是寓言故事等,让学生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在写作中进行脑力训练,使思维更加灵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要明确,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对有新意的语言多进行肯定,但是也不一定要让学生一味追求文笔优美。文笔并不是写作第一重要的要素,对于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是脑力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语文教材能够满足大多数初中生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那些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写作素养,对于那些具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好他们的兴趣,并且给予他们写作发挥的空间。
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一直反复进行训练,这样会消磨学生的耐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中心突出,并且简化内容。教师可以结束一个单元就让学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这样一个学期学生能够有十多次训练。每次训练都是不相同的主题,在描写人物时要突出人物精神,要注意细节描写,文字要通顺并且简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指导。写作教学并不只是写作这个过程,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都是先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教师进行打分并且写评语。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在学生看来只有一个结果并没有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然后将分数较高的作文上交,让教师进行分析讲解。
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可能性来源于未知性”,引导和鼓励多去尝试就会激发他们探索的能力,成就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往往意义非凡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教师要给学生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文学素养的提高简单的说是多阅读优秀的作品,翻阅许多伟大作家留下的经典,比如《百年孤独》《红楼梦》。要知道知识不分国界,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留传于世必定有其充分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文学素养的积累则更是要求课外有丰富的阅读,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读出感同身受,文学来源于生活,从别人的故事里去看这个无尽的世界,在书的芬芳里感悟人生。对于中学生而言,课外活动的丰富会挤兑他们不少时间,而缺少了大量的机会去接触优秀的作品,所以教师可以强行推荐学生几本具有人生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文学的美妙之处。学生通过阅读能培养整体把握、品味意蕴的良好思路。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给学生的文学素养带来本质上的提高。习惯源于培养,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阅读思维,提高文学素养,进而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推波助澜的效果。
五、注重学习诗词
诗词是语言的升华,简短的诗句可以赋予作者的灵魂思想也可以将他的感情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写作则是自我的提升,可以通过写作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反馈到他们身上,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深浅。因此教需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理解诗词和多去写作的意义。作为教师我建议,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来把握词的韵调和语感,比如在中学有一篇《菩萨蛮》的词,不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以课堂上教师具体的讲解,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小山重叠金明灭”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的女子形象,作者的用意和铺陈映入眼帘,整首诗词的基调也呈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温庭筠想要表达的情怀在朗读中也能得到体现,再比如经典的《醉花阴》这首词,教师对作者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剖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一遍遍的朗读会让学生的语感得到稳步的提升,其中“人比黃花瘦”的瘦这一字,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够切身体会到一个深秋时节妇人愁浓的等待夫君归来的抑郁和冀盼,其中不可言喻的悲凉和无奈之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育可以进行有声的朗读,可以通过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去促进学生投入到诗词的欣赏中,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写作也是教师必抓的一个重点,不管是从考试形式里的分值之大还是对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兴趣,写作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讲解环节。对于初中学生的涉世尚浅,我们教师仍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写作,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视角,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文学作品里往往能够带来优质的文章。目前教学存在很多错误的做法是总结模板进行摘抄进行背诵,这是不可取的,没有付诸于真情实感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文学的感触需要细腻生动。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关注学生阅读的积淀,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优质的创作得到更好的新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海珺.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2】李成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应用【J】.中华辞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