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摘要:教学是培养人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这么简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教师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做到教法有效,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教学重点
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吃透文本,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1.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程很重要。"居高"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语文教师能力的最大考验,我们要增强意识,积极研究教学设计,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1.1三维整合,相互渗透。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巧妙地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三维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尤其要强调的是,三维整合具有整体性、交融性、不可分割性,是水乳交融的。
1.2抓住重点,整体升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这样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和繁琐的分析。促使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1.3注重过程,共同成长。教师走下"讲坛",成为学习的一分子,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见解的空间和自由很大,兴趣盎然,提高有效性。要提高研读、对话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其次,要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对话。
1.4设计问题,激发兴趣。由创设问题切入的教学,特别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实质上就是问题教学。教师设置悬念,抛出一个并非情节式的微观问题,而是统领全文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读书空间和自由的大问题,再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的读书活动步步深入,这种教学设计是引领学生读书的有效设计。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教师教学语文首先就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比传授学生的知识更重要。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这样的方法,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基于学生学会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能够利用阅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3.1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将大脑吸收语言信息,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学生坚持主动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
3.2求解性阅读 。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若干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以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思得其解,又不觉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4.及时鼓励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动力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会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
4.1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4.2关爱学生。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5.促使儿童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
如今,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着重强调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同时还能对其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提高。所以,语文课上,教师可事实分组教学,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具体难以程度对相应问题加以设计,并且把儿童分为若干小组,让儿童进行合作学习。进行分组之时,语文教师需严格按照组间同质以及组内异质这一原则,同时对组内分工加以明确,给每个儿童都安排相应的任务,促使儿童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进行合作探究期间,儿童可以在小组当中对自身观点进行自由表达,之后再进行组间交流,让儿童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如此一来,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促使儿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些能力进行提升,进而促使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提升[2-3]。
6.对阅读教学进行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阶段的老师又是引导孩子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老师”的老师。所以归根结底,小学语文老师职责重大,并不一定要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帮助他们培养爱读书的习惯是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除了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加以重点讲授之外,同时还需对阅读教学进行延伸,这样可以扩充儿童的知识面,拓展其视野,并且增加儿童的阅读量,帮助其积累更多的素材。例如,在完成《只有一个地球》的讲授之后,教师可为儿童推荐几本科普类的读物,如《三体》、《流浪地球》等,以此来拓展儿童视野,激发其现象力,进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7.语文老师要习惯赞扬、欣赏每一位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老师要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谭会淑.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资讯,2016(22).
[2]张晓恒.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