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杨卫莲
[导读] 只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见到广阔的世界。

         杨卫莲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第四小学,宁夏 吴忠市 同心县 751300
        摘要:只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见到广阔的世界。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为学生搭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平台。这样才能把语文的两套大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完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措施分析
1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1重量轻质
        首先,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或课本识字的。从“量”上说,学生认识的字很少,没有达到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的标准;从“质”上说,课堂学习不能保证学生完全记住生字,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容易混淆生字。其次,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识字的数量和速度,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死记硬背生字,小学生缺乏了解汉字的机会。最后,低年级小学生记忆效率较低,注意力也难以完全集中到生字学习上,缺乏识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且教师很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字,识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1.2缺乏阅读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觉阅读的意识。加上课后需要很长时间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部分学生沉迷游戏,意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能力就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但低年级学生缺少自觉阅读的意识,阅读兴趣的培养难上加难。
1.3缺乏课外指导
        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依靠教师,但回到家后,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缺少对孩子课后学习的指导。此外,家校联系不密切,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导致家校之间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偏差。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和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4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跳过,不去查字典深入了解。长此以往,问题会越积越多。家长也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起到基础作用,这种作用必须得到有效发挥。此外,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课间时教师不玩手机,而是拿起课本读书,相信学生也会向老师学习,多读书少玩闹。
1.5课外阅读内容狭窄
        首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学校推荐的为主,大多是学校要求必看的书籍或是家长布置的任务,学生并非因为感兴趣才去阅读。其次,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宽、内容狭窄,大多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课外读物,很少有学生会选择散文诗集等有助于陶冶情操的读物。再次,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局限于语文层面,对其他学科的内容缺乏了解,尤其很少看英文书籍。
2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措施分析
2.1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阅读的基础在于识字并理解其含义。教师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前,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其次,许多汉字的构造都是有规律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归纳汉字的规律,让他们发现不同汉字的相同点,从而增强识字的技巧和信心。此外,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会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生字。如在进行《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字词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后,我设置了字词闯关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每当学生读对一个生字,屏幕中瓶子里的水就会上涨一点;学生读对全部生字后,乌鸦就能成功喝到水,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自豪感。


2.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上,家长要给孩子主动权,尽可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读物。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较少,应选择图画多的读物,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大脚丫跳芭蕾》,这些图画书虽然内容简单,但里面每个故事都蕴含了一定的道理。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多阅读书籍并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与同伴分享,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读物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每周评选出一个或几个“小书迷”并给予奖励,让学生以“小书迷”为榜样,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2.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选择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且具有启发意义的读物。如《三毛流浪记》让孩子了解了旧社会孩子的悲惨命运,对现在的生活产生感恩之心;《神奇的符号》讲述了科学家终其一生求学科研的故事,让孩子对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敬佩之心;《鲁滨孙漂流记》让孩子认识到人类智慧的无穷与伟大,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去面对生命中的艰难险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提供有效地指导,因材施教,向学生传授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如诵读法、摘抄法等。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微信群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家校只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2.4依托教材,搭建阅读书目推荐的平台
        老师以往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主要是根据年级段推荐,推荐的书目比较盲目,不好追踪,效果不佳。如果借助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指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课外阅读。这种操作方便,跟踪、反馈也简便易行。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提炼单元主题,找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切入点。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抓住主题谈阅读体会,学生真的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阅读能使学生的思想更深入。部编版教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单元主题很鲜明。因此,提炼单元主题确定阅读书目,和文本贴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调动起来。
        第二,由节选课文把学生阅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有不少节选自名著中的章节,特别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这个媒介由读一篇选文引起学生读一整本书的兴趣。比如,学习《三顾茅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文本中的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几个人物个性鲜明,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老师可以每天抽时间和学生探讨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不知不觉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其阅读收获真不是讲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所能比拟的。学生读完一整本书,对这本书里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感悟也很深刻,读后感对人物评价入木三分,学生真的在深度阅读中成长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真正实现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也应发挥作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身应具备自觉意识,多读书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卫.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策略[J].家长(下半月),2019,000(009):113-114.
[2]孙长伟.浅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J].2019,002(003):P.58-59.
[3]任珅.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9(28).
[4]奥晶晶.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00(001):146-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