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组织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万洁
[导读] 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组织策略进行分析

        万洁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摘要: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组织策略进行分析,根据幼儿成长阶段特点制定科学的音乐活动组织计划,致力于通过有效的游戏化活动强化幼儿的融入,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爱与快乐,进而提高幼儿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在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推动幼儿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组织;游戏化

        引言:幼儿教育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幼儿园教育模式逐渐丰富,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是整体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有深远影响。
        1.创设游戏化的音乐情境
        情境创设的方法近年来已经得到各学科教学的广泛应用,幼儿教育也应该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音乐游戏化活动,以此加强幼儿的融入,提升音乐素质培养效果。例如:在学习儿歌《小司机》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开着小车去上学”的音乐教学情境,然后利用辅助工具搭建路障、安置路灯,模拟小司机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做游戏,感受如何科学的驾驶小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同时懂得红绿灯的重要性,让小朋友遇见红灯唱一句歌,遇见绿灯唱两句歌,进而区分红绿灯,学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知识。让幼儿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常识,为今后的成长积累丰富的经验,促进幼儿茁壮成长。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温馨的幼儿成长环境,让幼儿能够爱上幼儿园、爱上音乐。具体可以将幼儿喜爱的歌曲打印成多彩的歌词展示出来,还可以将幼儿喜爱的音乐情境画出来贴到幼儿班,然后创设“图片对应歌曲”游戏,教师在指到图片时,依次让小朋友们唱歌,如果幼儿可以唱出对应歌曲,就发小红花或者可爱的卡通贴纸进行鼓励,以此让幼儿能够有良好的音乐学习感受,增进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效果。
2.科学合理设置游戏内容
        音乐活动游戏化组织效果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有些内容的设计以及游戏环节的把控,科学设计游戏内容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游戏活动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这对于音乐氛围的营造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通过游戏内容的设计与落实,幼儿更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有助于幼儿从音乐中收获知识与成长。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接收能力与性格特点设置科学的游戏内容,提升游戏化音乐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游戏场地,幼儿处于启蒙阶段,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幼儿教师需要将游戏场所的防护工作做好,避免小朋友磕伤碰伤。进而对游戏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游戏中的乐趣与音乐魅力。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将《拔萝卜》这首儿歌作为游戏音乐,然后在游戏活动场地放置一些萝卜道具,让小朋友们边唱歌边拔萝卜,在欢快的音乐中收获喜悦与爱。


3.巧用设备营造音乐环境
        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促进音乐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外界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幼儿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积极融入到学习中,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1]。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入手,将幼儿熟知的青蛙呱呱、燕子叽叽喳喳、小狗汪汪引入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创建一个有趣的“声音模仿”游戏,让小朋友们对熟悉的声音进行模仿。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然后让小朋友说出听到的声音,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与音乐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跳蛙》,用欢快的音乐节奏带动幼儿积极性,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为后续幼儿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4.开展趣味性的角色扮演
        趣味性角色扮演游戏也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接收能力还不够健全,单一的音乐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这也是创新音乐活动开展模式的关键原因。而趣味性的角色扮演可以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幼儿的理解,以此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遨游。例如:《夏天的歌》这首儿歌中“知了知了蝉儿叫,咕呱咕呱青蛙叫,蝈蝈蝈蛐蛐叫,呵呵呵呵娃娃笑。”音乐节奏十分欢愉,仿佛有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景藏在音乐里。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对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模仿角色的样子与声音,进而通过游戏化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5.节奏游戏融入生活环节
        节奏训练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而且有计划的节奏训练能够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幼儿感受自然界丰富声音有益。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边唱儿歌边拍手,慢慢练习节奏的掌握方法,逐渐意识到节奏在整个音乐中的重要性[2]。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跟着音乐节奏动动手”的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迎合着节拍动起自己的小手,然后以接龙的方式每个小朋友跟一句歌词,这样既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展开节奏指导,有助于发挥节奏训练的价值。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学习《排好队》这首儿歌,并且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小朋友边拍手边排队,在提升幼儿节奏意识的基础上,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长为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成长,在音乐的熏陶中快乐进步。
结论:总之,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对于幼儿成长有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设计,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让幼儿爱上音乐,爱上幼儿园。同时,幼儿教师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强化幼儿教育效果,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质的、多姿多彩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组织游戏化音乐活动之途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2):35-36.
[2]沈小飞.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真正的快乐——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学大众,2019(12):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