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有效引导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 王利红
[导读] 现在小学高年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象仍然不少

        王利红
        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二小学  110003                     
        现在小学高年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象仍然不少,而《新课标》却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学生阅读是目的,教师有效引导,是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只有正确引导,才能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在自主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上大量去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学生可以自主的去确定阅读的目标,途径与方法,而小学生阶段还是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搜集信息,展开阅读过程比多。
        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 学生阅读到桑娜的心理独白时,我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桑娜的内心独白,为什么用了五个省略号呢?去掉不行吗?”这一问就将学生的阅读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引导,由对语言符号的识别,向语言意义领悟转化。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用五个省略号和不用省略号比较,都觉得用上更能表达出桑娜矛盾不安的心情,同时感受到桑娜虽然矛盾不安,但从没有后悔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更体现了她的善良,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老师的引导表现于适时点拨表现于启迪思维,只有如此,学生的自主阅读才会方向明确,才会重点突出,才会富有成效。
        二  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有效引导
        阅读不仅是将无声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而且是将有声语言,注入读者情感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字里行间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因而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引导,在扬顿挫顿挫中体验感情,在轻重缓急中放飞想象,在跌宕起伏中触摸情境······
        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展示出,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穷人的美好心灵,文中多处用叹词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真实感人,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叹词,如;“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读出关心同情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嗯,你看怎么办?”读出征求意见的语气,表明渔夫在和桑娜商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读出渔夫和桑娜的善良及学生的深深思考,从而取得融情于读,寓思于读的教学效果。


        三  在小组合作中,对学生有效引导
        课上,很多学生用过自主阅读,对课文有了了解后,就渴望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学生自主阅读分心了,阅读后感受浅,那么小组合作正好切合了他们的不同要求,合作交流能使他们交流思想,互相启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情景和人物。为了避免满堂提问,碎问碎答,教学过程杂乱无章,老师在小组合作引导中就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从而取得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时,根据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归类分析,找出表现景物的特征的词语,进而体会融情于景特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桂林山水的特点?说一说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又加强了对写景作文技巧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思考,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四  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习惯的引导
        其实小学爱阅读的孩子很多,有的孩子读的书也很多,可是还是不会遣词造句写作文,基本是读到哪丢到哪儿?并没有从阅读课文及美文中学会欣赏领悟作者的写作之意,写作之美,那么有效引导学生阅读习惯就成了课上的重中之重。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中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我在教学《武松打虎》一文中,先用语言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先问:“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章,武松是怎么打虎的?老虎又是怎么进攻的?作者施耐庵是怎么描写的?同学们,想不想真实的了解一下呢?”引导他们自己想去读,渴望去读。读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大声读自己的,不要听周围同学的,忘掉他人的存在,只有这样读,才能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第二,引导学生阅读中做到笔不离手。在教学时,每到阅读部分,我都培养学生手不离记号笔,边读边做记号,准备的笔的颜色不一,有的颜色表示不理解,有的颜色表示有同感,有的颜色表示美句美词,有的颜色表示找不到问题答案有疑问······随读随做记号。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形成的习惯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中边读边思考。读书动口不动脑,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阅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中解决问题,这才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其实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与创新不同的引导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成为阅读的主人,杜莆说:“群书万卷常暗涌。”学生阅读重要的还在于引导他们体味运用,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变劳而无得。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佳句名言的理解及熟读背诵,才能“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才得以提升。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