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才 孙玉娇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旅游开发区贾戈中学 262106
摘要: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对我校目前的学生作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 ?热爱生活 ?语言文字 ? 教师训练? 思维训练 ?写作习惯? 写作方法
现在的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小学时语文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作文,也不愁写, 得分也比较高,而到了初中后,语文成绩直线下滑,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我问他们自己总结出原因了吗?他们回答是,小学的时候主要看作文选,初中也是这样做的啊。阅读课外书籍了吗?回答是很少或者孩子不愿意读。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写作,以现在作文选为蓝本,基本换换题目而已,基本内容照抄,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做法。到初中后内容丰富了,习惯没变,写作水平下降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到了初中后仅仅是靠课堂上老师组织的一点阅读,课余时间根本不阅读,而是把这些宝贵的时间用在了看电视剧、玩游戏等方面,他们的大脑中总是闪现那些刺激的画面,,被动而又紧张的整日运行着,在虚拟的世界里失去了自我,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必然下降。
二 、没有减亏勤动笔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记写作习惯也应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日记写作习惯首先是能坚持按时写作。调查显示,36.2%的同学能天天写日记,42.6%的同学能两三天写一次.
针对学生,教师须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并严格督促执行:
一、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关于笔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阅读中遇见的好词、好句、好段。这些笔记也应该分门别类地记录。比如描写人物外貌的、人物心理、名人名言等,一是便于记忆,二是便于理解应用。在平日练笔中,要特别注意人感有发的笔记,看到一段景物,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肯定有感想,更要随时记录,这些都是将来写作议论文的必要前提。这些要求和做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养。为此,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
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于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
让学生从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三、运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文章自然就写不好。在作文课上,我们老师听到学生经常说的话就是没什么可写的。
要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让学生做“有米之炊”。首先得找到“米”,传统教学“米”来源学生的自身生活,而学生从记事起到现在,能发生多少“难忘”的事呢?学生可凭自己的慧眼自主地去获取、揣摩资料,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能力,教师也应及时地监督检查。
四、夯实课堂教学,加强行文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首先,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指导课那样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加上教师认识的限制,很难在指导讲评时既注意深广度和整体性,又注意独创性和个性差异。其次,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审题障碍,腹中空无材料,每次作文只得回家“借鉴”作文选中有关内容,并且两三天也不能交出自己的习作。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
五、追求作文实效,抓好讲评环节。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指导讲评要做到具有开放性,既注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又重视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忌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目前在作文讲评指导课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在改中提高,逐步形成能力。实际上,“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进问题思考,使思想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有助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评自改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如学习魏书生老师创立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谴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作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
【2】罗世兴 《初中生作文水平提升策略探究》《新课程(中学)》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