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韦文忠
[导读]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提升

        韦文忠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中心小学 547500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提升,也更强调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情感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基于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观上的学习兴趣,并且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策略,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都被当作是副科。学生与学校都认为这门课知识的实用性并不高,所以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教师在受教师也经常运用“念”书或者摘取教材中的关键句子来让学生进行背诵,抑或是利用说教方式灌输相关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反感的情绪。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着初中生的良好品质及其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师只有消除上述状况,才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一、情感教学方法的优势分析
        情感教学法作为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就有一些典型优势,尤其是在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应用时,更具有适宜性,其具体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征,情感教学的方式能够将学生从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领域带入到感性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到道德和法治在人们内心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意识到这门课程教育的意义。而且情感教学方法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或者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发生转变,这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提升和优化。
        (二)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
        小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还未全面形成,情感教育方式在柔和性上更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方面更为容易。而且当学生的情感认知体系还未完全构建完成时,教师以情感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干预在也更为便捷和有效。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在形式上可以依托理论知识教学,但具体的实践效果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能够在教学阶段就融入情感教学的方式,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理解就更容易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情感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路径
        基于情感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应当找准切入点,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融合,具体融合路径将在下文做具体阐述。


        (一)以情感导入激发学生
        一般而言,在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教师都会用情景创设来导入课程。要使情景创设有意义,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需要进行情景创设。首先探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引起学生共鸣;其次要投入自身情感,有感染力的进行讲解,吸引学生注意,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九年级学生的情感是非常热烈激扬的,他们对社会中的现象也有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在进行《建设法治中国》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社会当中的具体案例来让学生进行法治建设的了解。2019年在柳州雒容镇的“恶霸”事件,因砍伤一名男子和周围居民的小孩,并经第二天清扫的环卫工人报警,让警方锁定了这些恶霸势力。在这个案件当中,居民由于惧怕恶势力,都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些都彰显了作为一个小居民的懦弱,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吗?会因为惧怕某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而说“不知道”吗?这样能够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并让他们结合自己学生的身份进行想象,进一步体会到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二)以情感体验带动学生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乐于接受、乐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是属于其个人的,在不同的层次也会拥有不同的体验。教师的作用就是能够在课堂中带动学生,利用教学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并快乐的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够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快乐。比如在《中华一家亲》这篇课文当中,就可以请不同民族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他所了解的民族文化,或者关于其他民族自己知道的民族文化,抑或是自己了解的某个地域的文化。让他们在互相探讨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特色,感受中华文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做一次课下活动。让学生表演属于不同民族的舞蹈或者歌声,再由全体同学进行歌唱。这样能够让他们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能使他们在彩排或者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凝聚力。这种具有丰富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时,教育教学的目标自然能够得到实现。
        结束语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更要从基础知识技能当中理解到人情世故,并养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下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触景生情,引发学生的感情;并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做到以情传情。这样才能保证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当中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帆.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孙培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