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审美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刘媛媛
[导读]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刘媛媛
        山东省淄博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255000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一道桥梁。《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相应的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德国美学家席勒早在200多年前也指出了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势必承担着一定的美学教育任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情趣当中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行为美、心灵美。
        一、创设情境氛围,活动中引滋味
        1.以趣入味
        兴趣是最好的引路者,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活泼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活动,从“语文味”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演一演、诵一诵,从中国汉语和经典当中感受人文美。
        2.创设情境
        入情入境是学生进入文本的基础,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营造美的氛围。《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时代背景遥远,孩子进入不了文本,无法体会人物的形象。在教学中,引用视频文字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再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作者李星华,你看到了怎样的父亲。通过直观和语言的刺激,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欲望,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接受美的教育。
        3.“开课五分钟”
        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语文学习展示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演讲,每人一个小故事、朗诵经典诗文等,让学生在语言交流、展示当中感受经典美、语言文字美。组织学生开展新闻播报,轮流上台播报新闻,听得同学从仪态、语言、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五分钟时间虽短,但是随着一天一天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热情高涨了,语言表达流畅了,上课时有活力了。学生们惊叹于诗文、音乐、生活的美妙,无疑不是一种美的感受。
        二、在推敲中欣赏美
        马克思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亦然。
        1.推敲故事中的美。
        抓住课本中的生长点,做善于发现的老师。语文课本中有外国童话,有小寓言故事,内容丰富,内涵丰厚。尤其是童话故事,更是学生们喜爱的内容,故事当中就蕴含着美的感受,无论是语言,还是人物,还是情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
        2.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素材。

如《桂林山水》,作者用传神的句子,讲究的句式,工整的排比,朗朗上口的语感,为学生们描绘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桂林水的“静、清、绿”,把孩子们带入到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通过反复诵读欣赏优美的句子,将个中美景尽收脑海。再辅以美妙的桂林山水照片,我们便陶醉其中了。
        3.揣摩人物的品德美
        美是感受是语言,更是道德品质和行为。在语文课堂上闪烁着一个个光辉的人物形象。通过跟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动作、对话、语言、行为,感受人物的道德品质。在《我不能失信》一篇课文当中,儿时的宋庆龄放弃去期盼已久的伯伯家做客,一个人在家等着约定好的小伙伴,虽然最后她没有等到,但是我们无不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守信用的道德美。在语文课上,琢磨人物的行为和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诵读中体验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诵读经典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1.诵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从《金色的草地》里能感受到观察生活的情趣美,从《爬天都峰》中感受遇到困难勇敢攀爬的勇气美。教学时透过优美语言,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老师的范读,使学生、老师、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更直观的感受美。通过模仿和再造揣摩情感,接受情感熏陶。以读带悟,以读促长,在文本的一遍遍诵读中,在一个个优美句子的体验感受中,美也就慢慢形成了。
        2.诵读经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古文等都是语言的精华。孩子们利用早读、经典诵读课背诵、朗诵经典,从荷叶田田当中感受夏日风情,从敕勒歌中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恬淡美,从登鹳雀楼中感受黄河之水奔腾入海的壮阔奔放。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智慧与美好,在诵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丰富着孩子们的感受和语言。
        四、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美
        1.语文实践活动的素材在每一个节点,中国传统节日无论是从习俗、美食还是诗歌、传统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美。清明节,组织孩子画彩蛋、做小报、写寄语等,孩子们深深地融入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母亲节活动时,组织孩子们为母亲献上一首诗,诗不在长短,感情真挚,让人动容。美的内容是多样的,能传承中国传统、懂得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美。
        2.实践活动的素材在每一个季节的轮回变化。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到了,孩子们外出踏青、挖野菜、放风筝,感悟万物复苏的美好;组织学生开展树木生长情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秋天倡导学生秋游,拍摄孩子们眼中最美的秋天进行摄影比赛,指导孩子们为自己的照片配上画外音。冬天我们奔向操场打雪仗、堆雪人,我们观察雪花,感受冬雪的美妙。生活中的每一点变化都成为我们活动的素材,每一项活动都生动的呈现在孩子们的笔下。所谓妙笔生花,也就是把生活中美的感受真诚的记录下来吧。
        审美能力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语文对于培养学生审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课外等不同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祖国复兴而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