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伟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 250304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可以实现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往期的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封闭的、保守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阅读教学进度的提升的,教师只有打破当前的教学弊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展示出语文学科教学的魅力和智慧。以下本文就来谈谈具体的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必须要满足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按照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大纲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创新与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词汇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年级特点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正确阅读兴趣以及自主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刻板,阅读媒介单一
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方式刻板的问题,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就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学生提不起兴趣,在度过初期的好奇后,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大大减弱,阅读效果必然不佳。另一方面,教师还在靠单纯的课本材料作为学生的阅读媒介,阅读媒介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当前是信息化时代,阅读媒介已经越来越广泛,阅读书刊、报纸、新闻、看电子刊物、听广播或者看有意义的视频等,都是阅读,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掘阅读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不足
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那么就不能称得上一次有效的阅读,但是课堂教学会有时间限制,教师既要保障教学进度安排,又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统筹安排是重大难点,针对这一点,就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有限的时间内统筹安排学习进度,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具体如何改善课堂时间紧张的问题,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三)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地位有所缺失。由于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课堂作业,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降低,课堂阅读参与度也不高。当然,随着多学科任务的布置,学生的观念尚未转变,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理解老师对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只能一味地读书而非读懂、读透书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阅读教学无疑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的重点环节。同时,阅读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基础和综合素养的关键步骤。采取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发展之所需、学生健康成长之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总之,老师要侧重于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合理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优美词句,深化阅读理解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课堂任务被更多地赋予了背诵、记忆和默写,学生分不清教师要求背诵的这些内容“好”在哪里,也无法品味到语文课文中的意境和精髓,他们只知道教师要求背诵的内容会出现在语文试卷中,也正是在如此的阅读教学启发模式下,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低。而在今天,笔者以为,语文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教学方法实施创新。
比如,在教学指导《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如“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青头’的智慧和勇气?”有的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完课文之后,立刻起身回答,“老师,我觉得小青头在看到朋友遇到困难后,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和朋友一起面对,这展示出了它的勇敢和决心!”,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那么,你认为小青头只有勇气吗?它是怎样救出朋友的呢?”,对此,其他的学生继续补充,“小青头懂得科学知识,它知道牛在进食之后会进行‘反刍’,所以就利用了这个空隙帮助了朋友!”,如此,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可以让学生领会到“童话”的写作优势,它赋予了身边各种物品天马行空的能力,更十分贴合人们的生活。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标准,需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等各个方面的意识以及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重要性,督促学生积极的展开合作学习。在组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到文章当中的人物形象等内容。例如,在《索溪峪的“野”》医科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组织开展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由小组展开讨论与探究:在文章当中的“野”主要代表了什么?在文章当中从几个方面针对“野”进行了相应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教学问题从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从而完成高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阅读学习。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时候,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学习小组内部具备一定互补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为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深意,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白杨》一文时,表面上来看是一段有关白杨树的简单对话,但内在深意却并不是写景,当时的写作背景是在党的号召之下,大批内地青年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作者袁鹰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建设边疆、艰苦卓绝的奉献者,歌颂他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像白杨树那样坚强,学生如果不理解文章深意,认为文章只是单纯的写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再例如,学生课外阅读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学生的知识基础不足,单纯以好玩的视角去阅读,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去玩去闹的,但实际上,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这时候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加上吴承恩本人从小聪慧,却在科举制屡屡受挫,这些人生的经历都在不断影响着《西游记》的写作,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的是阶级斗争,以及孙悟空的大无畏反抗精神,教师引导学生以孙悟空为榜样,不仅阅读质量上升,更能培养学生不畏强权的优秀素养,真正把“读书育人”四个字贯彻落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创新以及优化,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确保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1):128.
[2]王茜.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12):141.
[3]张永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解决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9(82):72-73.
[4]孙艳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分析[J].学苑教育,2019(15):35.
[5]庄双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2019(0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