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芳
邢台市信都区会宁镇中心学校 054007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具有莫大的帮助。思维导图不仅更加贴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可以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本文在解读和认知思维导图概念的基础之上,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来分别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尤其提出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基础概念解读
所谓“思维导图”(The Mind Map),又被称为“脑图”或者是“心智导图”等,具有多种称法,是一种能够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就其一般模式而言,基于某一中央关键词或者是想法,进而以辐射线连接所有相关的代表字词、任务或项目等。可以说,思维导图这一图解方式,虽然简单却很有效,可以说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图文并茂,是思维导图的最突出的技巧特征,通过层次图来将各级主题的隶属和相关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此过程当中,通常使用图像、线条或颜色来对主题关键词加以表现,包括直观形象地构建和表现记忆链接。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年龄尚幼,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相对应来讲对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比较排斥和反感。语文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科目,却也是难点课程,因为语文知识内容繁杂多样,知识量庞大且碎片化特征比较明显。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习、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是具有很大难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模式僵硬且单一,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并不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有效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尤其是抽象性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等,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严重影响和制约教学成效的实现与提升。
基于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借助图形、线条、颜色等方式进行连接,进而以结构图的方式更加清晰而全面的表现出来,同时,主要结构、层次也会清晰明了,比如在课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具体段落以及重点等。这样一来,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久而久之,也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发展。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更加突出了生本教育,也是有效贯彻和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及模式的集中体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预习极具必要性,科学有效地预习,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和初步掌握教材知识,便于新课的学习,同时基于预习的过程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前预习,或参照已生成的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或通过自主预习来生成思维导图,不论是那种方式,都能够有效达到预习的目标。下面,笔者给出了课文预习的基础思维导图模式(下图1),学生们可以借助该模式来进行课前预习。
.png)
结合图1来看,课文预习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作者见解,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有力支撑;二是字词预习,小学语文字词学习占有很大比重,而课文则是学习字词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实际应用;三是通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预习课文后,思想上也要有所感悟和收获,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借助以上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会更有目的、更有计划且更有效率,更能够达到或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存在大量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应该切实理解与掌握。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大多只是多几次反复强调和讲解,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可能会由此理解和掌握,但是还有一部分甚至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够充分理解,而这些重点也难点也就成为了他们学习语文过程当中的“拦路虎”,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具体来讲,比如在小学生基础训练过程当中,以修改病句为例,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却也是难点,因为修改病句相关题型较多,而学生却缺乏系统的训练,导致做起题来缺乏良好而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甚至可以说是乱做一通,制约学习效率及成果的实现。为此,笔者就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制作了思维导图,如下图2所示,以供学生们学习参考,指导其在修改病句过程中使用。
.png)
结合图2来看,修改病句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即“增、删、调、换”。学生在修改病句的过程当中,可以参照此思维导图模版,分别试试以上四种方法,看看哪种能够找到病句问题所在,然后做以针对性修改。这样一来,学生在修改病句过程当中会更加有思路,有效率,效果也更好。
(三)利用思维导图来实现复习巩固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还应体现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巩固,有助于让学生查缺补漏,快速弥补自己弱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训练,是整个复习变得事半功倍,更有效率和效果。这里以古诗词为例,小学教材当中包含大量古诗词,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古诗词都是边学边忘,学完了都不知道自己学了哪些故事,而哪些又是必备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实现古诗词的复习巩固,受篇幅所限,比如仅制作了模版,如下图3所示,学生们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png)
学生也可以按照以上模版的设计思路来增加与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然后指导和服务自己古诗词的复习,可以更有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潘宁.基于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20(25):115
[3]何陆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J].家长.2020(08):110-111
[4]刘利琴.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读与写.20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