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代大壮
[导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重要抓手
        代大壮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落凤小学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重要抓手,通过阅读的练习和熏陶,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充,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而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和教育更能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新课改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精神层面的拔高,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 渗透
1.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1教师认识偏差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课堂中,部分教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涉及古诗词、寓言、国学经典和传说等等,教学更是需要系统的教学,不适宜夹杂在语文阅读课中;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过小,理解能力还未成熟,想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过程比较困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但是只是单一的介绍和讲解,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几乎无法触及到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层面。总而言之,在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
1.2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影响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升学很大程度上是依照分数的指标,而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传授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在应试的角度来说,阅读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答案,因此,许多教师将阅读重心放在了阅读技巧方面,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何在考试中快速取得分数,因此忽视了阅读的文化教育内核。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社会也形成了唯分数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分数高,文化教育可以暂缓,优先让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或者将学生送去补习班学习解题技巧,甚至有些家长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故事书,只允许阅读作文书等参考书,极大地磨灭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和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也大肆宣传各种教学辅导班,上市五花八门的教学辅导书,鼓吹解题技巧和思路,形成了比较浮躁的社会背景,让家长争先恐后地陷入了课后辅导的旋涡中。
2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课中的重要性
2.1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具备有机统一的价值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到“陈朱理学”,从国学经典到诗词歌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内核仍是注重思辨性,实操的内容相对较少,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和语文阅读不谋而合,语文的阅读实际上也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注重精神层面的思考,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阅读具备有机统一的前提。


        语文阅读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简单意义的加法或者重叠,而是有机地统一,这要求在两者的整合中,要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理解,需要深度学习文章主旨、内涵和意义,这对知识面不广,阅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拥有了撬动浩瀚知识的杠杆。
        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阅读的有机整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从事物表象探究内质,不断提升思辨能力,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走上一条光明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不局限于分数的获取。
2.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应该是学生首次系统接触传统文化的学习,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实际上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课堂,是传承文化的平台。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本就含有如诗歌、名人事迹、经典名著、寓言故事和传说等内容,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本民族文化,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世代先贤的珍贵思想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教师在阅读课堂中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一点就是要转变观念,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有义务去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具体方法来说,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当下科技如此发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合理运用,如在讲解诗歌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朗诵片段,有编曲的诗歌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唱法,在学习经典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学习儒家经典时,还可以播放《孔子》等相关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对人物有综合的了解,从而对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或者根据节气节日开展相应的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处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意义重大,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传统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让部分学生沉迷于金钱和攀比,小学生互相攀比如穿戴设备、名牌衣物等新闻屡见不鲜,这更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导,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金钱和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民.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途径[J].中文信息,2020,(1):218.
[2]刘龙凤,徐丽丽.简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44.
[3]连雪卿.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40,42.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01.035.
[4]王秀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20,(28):87-8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43.
[5]赵丽霞.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8,(25):51. DOI:10.3969/j.issn.1672-5719.2018.25.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