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林
湖北房县军店镇军店小学
摘要:语文是教学期间的基础科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积极作用。语文同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将信息化资源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帮助教师构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且生动直观,能够给枯燥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针对信息化教学主要作用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学校教师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其中的挑战就是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机遇就是当前的时代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给自己的课程革新创造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现代化的优点可以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视觉与听觉的多方刺激下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并将自己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一、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教学领域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时期。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学生能够通过动画教学、PPT教学等等提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的兴趣,对教材中的知识有了更生动且直观的感受。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在这个期间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让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与高效化。从而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一)创设信息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比较热门的新型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也被广泛应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非常强大的展示功能。除了基本的文字之外,还可以展现图片、音频、视频等等,用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的下一个教学步骤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有了迷路的错觉,仿佛身临其境,对课文内容有了求知欲,从而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语文这一科目所涉及的文字较多,教师在课堂中写了大量的板书。教师苦不堪言,且浪费了许多讲解知识的宝贵时间。一节课中学生与教师就只顾写板书与抄笔记,学生很难获取有效的知识学习。但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参与,可以节省很多教师写板书的时间,将涉及的文字全部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中。教师就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课堂重点与难点。课堂效率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上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在课堂中的实时检测,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与学生沟通,指出其不足并指导如何改进。这样就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应用微课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它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被广大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中。语文知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内容也复杂多变。教师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将知识很好地整合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有没有听进去就是另一回事了。微课的教学中,每一节微课都不会进行长篇大论,而是针对教材上其中一个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以在每一小段的视频中都会学到一些重点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当前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学校中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利用微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古诗《泊船瓜洲》时,可以将诗句中的主要意象、作者想表达的思乡之情等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班级专用的共享平台中。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利用微课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突破教学资源在空间上的局限性,从而能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文阅读形式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在“阅读-讨论-反思”的循环过程中,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随着老师的引导达到更好的阅读状态,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老师所要求的阅读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营造丰富的课堂氛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领读,让学生掌握断句和朗读感情。或者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被课件中的内容所吸引,进而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五)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很难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且一旦涉及到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学习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信息技术的生动与直观就能很好地将文字立体化,通过眼睛可以看到的动态影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对比。并且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差异和听觉刺激中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并且能让学生深刻地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科普一些晚清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当前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技术结合当前的移动化技术和网络内容资源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触到学界前沿的知识内容。教师也能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将有效的内容进行整合,探索出最具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创设信息情境、应用微课教学等等。让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其辅助功效。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学好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晓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倩,郭朝会.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61-62.
[3]耿占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探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