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王妮
[导读]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考试得失的反馈,有的放矢,探讨古诗文复习相结合的行之有效复习策略
        王妮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710500
        内容摘要: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考试得失的反馈,有的放矢,探讨古诗文复习相结合的行之有效复习策略。重视学生日常的诵读习惯的培养,辅以适时的默写强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思维,注重古诗文知识的迁移;点拨方法,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考验。
        关键词:
        古诗文  复习  诵读默写 感知诗文 调动思维 激发共情 明析方法  情智双赢
正文:
        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包括文言文复习及古诗词的复习两个部分,虽说复习内容、考察形式篇幅长短各有特点,但诗文同源,其语言基础相同、文化基础相连、表达方式相近,并且都注重言文结合来考察,既有语言词汇准确解读理解,又有文法的赏析归纳,因而二者的复习关联紧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二者的复习能相辅相成,于是笔者大胆尝试融合二者来探究复习的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总体呈现出 “为了背而背,为了考而学”尴尬局面,功利和文化素养难以兼顾,言文难以并重,学生的态度是不考就不读,甚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读,学过的古诗文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以至于考试时稍有印象之处牵强附会、漏洞频现,未知之处毫无章法的连蒙带唬、错误百出;有些学生甚至面对古诗文考察时望洋兴叹,弃而不答。
        细思学生古诗文答题的得失,不难发现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对于诗文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具体表现在:文言文翻译题得“大众分”容易,得满分难;诗歌鉴赏的主观题成为成绩优劣的“分水岭”。对于言辞的解读就应成为贯穿古诗文复习的重点;相应的突破古诗文主观题解答困境的方法和技巧就应是复习备考的难点,须反复训练强化。
        二、古诗文复习的策略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培其心。”根是参天大树的本,心是优秀品德的源头,焉能置若罔闻。据此类推,同理,古诗文复习备考也应从其基础着手,循序渐进,即按照由言词到诗文的思路。在复习指导研究实践中,经过反复的推敲、验证,方总结出如下可供参考的策略:
        (一)诵读默写,感知诗文
        古人训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自古很多读书人就夜以继日,寒窗苦读十载,一朝喜登龙门,留下许多勤奋读书的佳话。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古诗文考察的实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化常识等等众多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多样、反复的诵读中识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诵读中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了解古人表达的习惯,消除古今语言的隔阂,娴熟的过渡转化。
        诵读分为集体诵读和自由诵读两种形式,集体诵读安排为早读10分钟、课前3分钟、课中10分钟、周末30分钟几个时间段,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自由诵读安排在早读辅导的后2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识记情况,自由诵读,完成高考古诗文默写64篇的复习,或者课内文言重点字词句式的识记等。,根据古诗文复习的任务,可灵活处理。
        早读 10分钟,安排学生集体诵读一定量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文化常识;课前3分钟,背诵两首诗词或一篇文言文,结合复习进度,由课代表布置并板书提示,学生互相监督督促背诵巩固。课中10分钟,诵读本节课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周末诵读,回顾复习周内诵读的内容,加深印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诗文及其相关知识的默写及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周利用晚自习辅导的时间抽查学生古诗文的默写,在集中复习古诗文期间,还要解答有关必修一到必修五古诗文重点知识梳理的相应练习。同时在周末还要布置一定的古诗文专项限时集训联系,查找学习漏洞,及时弥补。


        诵读和默写双管齐下,突击肃清古诗文知识问题,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为古诗文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思维,激发共情
        《傅子》一书有云: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涤其心。涤其心就是心无杂念;古语又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诗文复习更需要专注和用心,调动思维,深入文本,激起与诗文的共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古诗文中蕴含着前人思维的火种,智慧的光芒,学生需用心琢磨和体味。
        古诗文的复习注重训练学生的归纳、演绎、联系、追问、辩证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课内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的复习让学生根据类别自行归纳整理,并把课外所学的相类似内容整合;还应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读课外作品时能自发联系到课内所学,带入分析,梳理文意,如“进之布指算,不爽。”中的“爽”字的解释联想《诗经.氓》中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一句,可知解释为“差错”;再如“善属文,甚为河间邢绍所赏”的翻译就可联系到《张衡传》中的“衡少善属文”及《鸿门宴》中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句式翻译;能根据汉字造字法演绎推理字的本义、引申义等;对诗文内容的多。角度提问、辩证推理等思维方法,逐渐形成学生理解分析、筛选概括、推断想像等思维品质, 真正做到知词义、懂句意、明文意,晓主旨、辨手法,透过文字知作者的深意,跨越时空与作者心灵对话,千年同叹赏、共悲喜。
         (三) 明析方法,情智双赢
         高考语文古诗文备考复习指导应强调精读每次练考的古诗文以便于解题,分析题目促使学生阅读诗文,诗文和题目互相参详。文本的局部阅读和整体阅读相结合,吃透文意;事理和品格的品评相结合,概括精当;手法技巧和情感主旨相结合,赏析准确。
        难点在于结合题型辨析点拨解题方法;例如:文言文断句应强调结合句法结构、坚持一事一断、表意完整清晰的策略;文化常识复习应在坚持积累的前提下,还应注重依据文本的语境或者事理灵活推断正误;文言文概括综合,应参照文本,关照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仔细比照辨析纠错,还应注意是否合乎事理;句子翻译题把握得分点,弄清语境意,一字一词,体现句式特点,原文字字落实,译文字字有据, 力求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又如:诗歌的鉴赏要立足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整合不同诗歌题材的常见意象及情感手法兼顾不同诗人的诗风的体悟,练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读懂诗意,借助注释中的暗示或诗人、时代特征琢磨吃透诗意,把握诗歌的内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亦是解读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指导学生赏景应注意思考诗人观察角度、感官、点面、动静、色彩、虚实等有无变化,初步判断是乐景还是哀景,写景在文中的作用,进而辨析诗歌的情感或主旨;古诗鉴赏应明白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样写的?诗歌复习时应强调因形象见情理,合理联想想象的意识, 强化审题时精准定位,理解时点面结合,答题时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由内容到情感到手法等,思维开阔灵活。多样的古诗文赏读方法能促使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共同发展,使他们在学业长进的同时,对为人处世亦有许多的借鉴。
        古诗文复习备考既要体现文本特点,又要实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化;同时注重言文结合,发挥文化与人的功能;还要防止陷入“机械化”、“套路化”的怪圈中,因而多种思维的训练势在必行。综上所述,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一个学生走的不管多曲折却只是个性化的一条,无论是哪一种策略,只要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就是好策略。
参考文献:
        ① 《浅谈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备考策略》 戴江慧 (《新课程导学》  2013)
        ② 《浅谈江苏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点与面》  胡连江 (《考试周刊》 2013)
        ③《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  郭敏
        (《闽南师范大学》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