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原
(广东省东莞市风岗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 广东 东莞 523690)
语文的“语”主要指的是口头语言,“文”主要指的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提升主要通过对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书面语言的提升则主要通过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从语文学科角度,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一、倾听能力的培养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提出:学习的深刻本质就是相互倾听。倾听就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的能力。一是听到了内容是什么?第二个是能不能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尤其作为低年段学生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我,在老师的调动下,每次在回答问题之前把小手举得高高,希望得到发言的机会,希望被老师同学认可,即使老师已经选定发言的学生了,一部分学生也不能够认真的倾听这位同学的发言,而是一直盯着老师的指令,争取老师在提出下一个问题时,能够成为第一个举手而得到被关注的机会。一定要杜绝这样课堂的表面繁华。
能听、会听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需要。所谓能听就是能认真听完别人的讲话,做到不随便插话。会听就是能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并听出言外之意,在听的过程中从对方的眼神以及表情中能够捕捉一下信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所听到的内容。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做出榜样,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且做出很好的示范是学生养成倾听习惯的基础。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怎样听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怎样听才能让发言者感到被尊重?要让学生逐步明白倾听别人发言时候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不动来动去,不接话插画一直听到最后是尊重、是礼仪!并且通过长时间培养形成习惯。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每个学生都渴望有机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核心。是人思维的外现和写作的基础,一个连话都说不周全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是不会太高的。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做到口齿清楚、发音准确、使人不产生歧义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从敢说,能说,会说三个方面按梯度进行培养。
敢说就是敢于在公开场所,敢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给学生多创造说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能说是有条理地,重点突出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一定的时间锻炼和培养,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总结的能力。会说是创造性的利用自己的经验、运用表情和态势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更高级的一种表达,像演说家一样表达。
小学阶段要做到先敢说,在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变得能说,在未来的学习及生活中逐步向会说方面去努力。教材中也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为我们开展说的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在练习过程中要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多创造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机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中提升能力、树立自信。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重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才是源头活水,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数量,将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和广度。
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引向源头活水,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1.浓厚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小学,任何学习以及活动项目,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范读,仿读活动,做学生表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更加吸引学生的阅读环境等办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应该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天至少在半个小时以上,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做批注?能不能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对阅读内容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当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会提升阅读效率,不知不觉地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间。老师们还要做好评价和引导工作,在学生个体身上发现的好习惯要及时鼓励和推广,这样会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
3.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课上的朗读、默读、泛读、仿读、速读、批注式阅读、品读,它们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习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让孩子认为作文不是一件难事,就想说话一样,真实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从观察中获得体验,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记录下来,这就是作文,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习作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1.要降低习作的难度。每次作文指导课对学生不提过多要求,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降低学生写作难度的要求,要帮助学生开发写作内容和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大胆创作。
2.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要有过程。低年级要从培养学生写清楚一句话开始,从一句逐步扩展到两三句到三五句。从写段落拓展到写篇章,要有逐步提升的过程,注意衔接和过度。中高年级要加强学生练笔,要结合学习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趣事、印象深刻的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学习生活中,拨动到心弦的场景或故事,切忌为了写而写,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产生写的需求或欲望,感觉到写作的乐趣,逐步增强写的信心和能力。
3.要重视批改的效率和作用,以往批改作文过程经常看到“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等空洞批语,教师批改过程很辛苦,但学生看完之后却不一定能知道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提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语言,对文章的优缺点明确的进行标示,哪怕只有一两处,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的理解他们和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为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修改可采用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同读共改等方式进行,这样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不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也是其获得新知、进行再创造的重要途径。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到什么程度的,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常抓不懈,直到学生真正形成习惯和能力。只有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才能使学生在“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得益于课外”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才能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