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赵 静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业的发展也在加快
        赵 静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莲池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业的发展也在加快。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最后利用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力构建方面连接学生的基础识字和写作表达两个环节,同样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我就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在教学基础阶段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未来学生全面文学素养的构建奠定基础。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学生为什么要学会阅读?人们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在小时候培养起来的,一个好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受益终生。阅读作为语文重要的一部分,不仅锻炼了小学生对于自己国家汉字文化的感知能力,还能在语文作文上更上一层楼。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月亮湾》文章,其中写道“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教师带领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将比喻句“月牙一样的小河”“朝霞一样的桃花”反复阅读,让学生去感受这画面丰富的景色,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充满着春天生命力的场景,并对此产生向往。如此,便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并且,学生拥有了阅读能力,在口语表达上不仅有了提升,还能相应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我们需要先从兴趣的激发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进而逐步形成对应的自主阅读习惯,为文学思维的初步构建做好准备。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文章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从阅读这一行为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性。从新编的部编版教材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文章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课本的文章为例,带领学生去感受故事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板地灌输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思维发散的自由,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文学所带来的愉悦感,进而对于阅读产生进一步的期待感。其次,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要注重以兴趣为引线逐步塑造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惰性是小学生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状态,而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文章阅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引发学生阅读好感,然后给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突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阅读,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进而逐步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实现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积累。
        2.2立足于教材,掌握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要靠基础设置之外,教师还要从教材中挖掘资源,运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方法进行培养,让他们能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进而让他们能够高效地进行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角色,更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把阅读的方法以及技巧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教师还要注重用兴趣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阅读信心,把握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2.3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节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勾画,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语文阅读积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将文本中重要的句子勾画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同时,针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4运用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已经“翻身”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打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既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每一节语文课的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例如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古诗两首》的学习,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教师以此确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自行理解古诗中的含义,并且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训练,让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5以朗读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左顾右盼,甚至在课桌上搞一些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等,而朗读正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分配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或者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逐段的朗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读完段落之后进行点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分配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读,在朗读氛围的熏陶下,更容易集中学生的精力,也能够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专心的听讲,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也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强对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创设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好奇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能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独特乐趣,体会课文中的深层内涵,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此外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95-96.
        [2]杜丽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85.
        [3]李筠.解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5):75-76.
        [4]何桂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72-73.
        [5]崔菊.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学周刊,20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