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晓红
[导读]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首个学习任务群,“读整本的书”越来越受到学者及一线教师的重视
        张晓红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464300
        摘要: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首个学习任务群,“读整本的书”越来越受到学者及一线教师的重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包含“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四大核心素养。从当前的阅读教学情况看,高中生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也就很难落到实处。本文试以《红楼梦》为例,运用“目标尝试教学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原则、策略与方法,以改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本文立足于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和教学的现状,以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为目的,以“目标尝试教学法”为手段。针对目前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建议,这将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可行的措施与方法,也为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理解 ;目标尝试教学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本章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设计《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将主要从前期预读、指导通读、启发细读和鼓励研读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实施策略的阐述。
        在学校情境内,着重于通过课程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涉及到课程建设、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而教学思想是讲这些凝聚的灵魂。将“目标教学”和“尝试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目标尝试教学法”,利用“目标教学”中突出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要求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及“尝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尝试、验证来掌握一项项知识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用提炼的“目标尝试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来指引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系列课程建设。
        “目标尝试教学”融合“目标教学”和“尝试教学”两种教学流派思想,原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体现“以人为本、重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包含出示学习目标,课始检测,认定目标,导入新课,自学指导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针对训练和反馈矫正,达标测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十个教学步骤,目标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创造思考型、互动型、高效型课堂。在《红楼梦》的阅读与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下:
(一)前期引导学生预读
        在阅读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足够充分,这才能保证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本节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准备事项,涉及到《红楼梦》的版本选择、阅读的计划安排以及阅读的趣味激发,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1.推荐阅读版本
        为了更好地指导《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应推荐适合于学生阅读的版本。通过多个版本之间的对比,教师应推#学生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2008年版),这个版本在阅读上较之其他版本有很大的优势,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它的前八十回是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在80回抄本系统中,庚辰本是最珍贵的一个版本,它是抄得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个本了,虽然缺了64回和67回,但却保存了原稿的原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接近作者的创作意旨。第二,它有很详细的注解,这是此版本的独特之处,注解内容包括字音、字义以及相关俗语,方便学生阅读,利于加强学生对全书的认识和理解。
        2.激发阅读兴趣
        以87版王扶林导演拍摄的《红楼梦》为教学资源,考虑到这一版本对原作的还原度最高,服饰、布景、人物塑造都堪称精品,可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例如《林黛下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元妃省亲》等等,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观看影视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读原著,并指导学生从中寻找相同和不同,说说观后感。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到名箸的熏陶,加深理解,还能提高比较鉴赏能力。
(二)指导学生通读
        通读也可以这样理解,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可以不拘泥于书中的个别字词,不去纠结文意的全部理解,选用浏览、跳读、略读等多种方式,只要读通读顺,了解大意即可。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通读,教会学生通读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读完一遍之后,能够知其然,对小说的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算完成了通读的任务。
(三)中期启发学生细读
        在完成《红楼梦》的通读之后,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围绕“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大知识点展开教学。教师提示学生精读部分章回,并为学生划出相关回目,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圈点批注,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以及情节发展中的铺垫、伏笔、前后呼应等描写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细读环节,教师可从“解读人物形象”和“分析小说情节”两方面展开指导。
(四)后期鼓励学生研读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趣味,也最值得品味和欣赏,在进行主题研讨之前,学生在课后尝试着完成以下任务:梳理宝黛爱情的发展历程、概括分析爱情悲剧的成因、总结宝黛恋爱的价值意义。
        联系全书的相关章回,教师和学生共同概括出宝黛爱情发展的五个阶段。首先是萌芽期,此阶段自黛玉进贾府一直到宝钗进入荣国府,宝黛二人同吃同睡,共同度过童年时光。其次是试探期,此阶段宝黛二人经常争吵,争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宝钗,在第三十二回,黛玉偶然听到宝玉对湘云说的一番话,从此在心里笃定了宝玉对自己的情,在第三十四回中,通过宝玉赠帕,黛玉题帕,宝黛二人互表心迹,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稳定。接着是平静期,在此阶段,二人开始互相信任,很少吵架,在众多场合都很有默契。再是焦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的终身大事需要有着落,在第五十七回中,通过紫鹃情试于宝玉,宝黛之情已经公之于众,但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最后是绝望期,得知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消息后,黛玉焚稿断情,香消玉殒,宝玉出家为僧,宝黛爱情以悲剧结束。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6期。
[2]蒋霞:《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以〈红楼梦〉为例》,《语文建设》,2018年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