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二程希望中学 438700
摘要:核心素养最早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时被提出的,是指学生学习与生活所应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核心素养因学科而异。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时刻迎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既能在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哲理美的古诗词殿堂中自由徜徉、尽情欣赏,又能在学习体验中形成四大素养,继而改善古诗词学习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完善古诗词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学好古诗词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教师要能够准确分析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真正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乐趣,也能够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文化底蕴。
一、认清存在问题,重视诗词教学
一是古诗词教学面狭窄渗入性不强。古诗词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古诗词教学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并时时的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渗透和体现,其既考验着教师古诗词素养及古诗词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古诗词价值的实现。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部分教师仅在古诗词单元或模块进行古诗词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而在其他单元学习中则很少涉及;二是古诗词教学功利性明显。如上文所提及的,古诗词及古诗词教学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很多师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试卷中的名句默写能拿到分数,教师的要求和讲授除了背诵更多就是侧重于应试技巧;三是教学方法单一,信息化手段使用不够。讲授法是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不够;对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往往局限于使用幻灯片且大多为年轻教师,而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营造诗词学习氛围和提升学习效果方面则普遍较弱。总的来说,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关注的是如何应试,却忽略了对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进行审美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那么兴趣化教学就应该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高中生,他们接受流行文化的速度要比传统文化快得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有的流行歌曲其实具有很浓的古诗词韵味,有的歌词甚至是从古诗词中演化而来的。在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后,笔者尝试通过流行歌曲入手进行古诗词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比如学习苏轼《赤壁怀古》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即杨慎的《临江仙》词。这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前者咏古,后者咏史,但在意境和情感上两首诗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学习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时与歌手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的意境。苏轼表达的是被贬之后在黄州的苦闷心情,而周传雄唱词里的“寂寞沙洲冷”则是表达对爱情的伤痛,可比性也很强。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这些古诗词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可以加深对诗词作者的理解,与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三、利用景象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学习到“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话,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提到的景物,并由这些景物展开想象。
通过“夜雨、秋池”学生们能够想象出一个秋天的夜晚,细雨淅淅沥沥,池塘里涨满了水,屋内,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床边思考着,心中满是对妻子的牵挂,有时回想起从前共同生活的幸福时光,孤独又加深了几分。在分析最后两句话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景象再现,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多么期待与妻子团聚,想要和妻子在窗前交谈,从而深切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此一来,学生便能较为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漂泊在外的艰辛,以及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马上要离开父母到外地学习,很长时间才能回家见一次亲人,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进行表达时,教师也要将其与古诗词教学进行结合,告诉学生作者的思念之情要比学生们所表达的情感更为浓烈,这样学生就能更为真切地感受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有助于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记忆。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景物、景象,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走进作者所处的环境中,使其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也懂得利用同样的技巧学习其他古诗词,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与学习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实际的练习,加深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对每节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之后,实际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每节课学习的具体知识,进行高效的练习,首先让学生对每首诗词做到充分的理解之后,就可以结合一定的形式进行高效的实际练习。具体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达到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核心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成果。例如,教师在进行杜甫的《旅夜书怀》这节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堂上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人生情况给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这首诗的具体赏析,当学生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本首诗词的具体内容,寻找作者和本首诗词意境相同的古诗词,这样能够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词的理解。
五、在古诗词主旨、重难点处设问,积极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设疑还要借助一些其他方法或多媒体设备来进行,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辩论等来设疑。《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理解该诗歌的讽刺性是学习的重难点。颈联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和尾联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极具讽刺意义。教师可先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与其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然后进行如下提问:“颈联和尾联是如何体现讽刺意义的?你是如何辩证地看待的?这首诗意味颇深,究竟深在何处?”让学生积极讨论,开拓思维。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度性和批判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要重视设疑,并配合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语文文化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高中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积累、语言建构、文化传承、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推动下,优化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已然迫在眉睫。教师要依据学情,基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特征,采用科学、智慧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红雷.关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J].祖国,2019(17):140-141.
[2]王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9(23):147.
[3]李佼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汪飞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古诗词解读能力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9.
[5]张宁.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