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梅
福建省顺昌县第二中学 353200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结合,有助于深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高中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传统文化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对策,希望能够为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新形势;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了几千年,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有助于深化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对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发挥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及作用。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高三学生人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及应用,要注重对课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体现,从而引导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语文课本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对这种文化特色进行把握,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1]。传统文化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教师要联系传统文化特色,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丰富,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内涵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高三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
例如,在语文文言文课文中经常出现“万乘之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万乘之国”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古代的战车文化,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效地感知。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战国争霸的历史,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对文章内容及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忠君报国思想、仁义思想进行拓展性教学,从而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通过联系文章教学,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挖掘,使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渗透及应用,以开拓高三学生的学习视野,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2]。
二、注重阅读指导,开拓学习视野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对于引导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做好语文积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及应用,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内涵进行分析,使高中生能够透过文章的表面,对文章表达的情感内涵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做好把握,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3]。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高三学生对文章进行主动阅读、深入阅读,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并丰富阅读积累,使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例如,在高三语文阅读教学时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及渗透,要注重丰富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使高三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及作品,做好语文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名著片段,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对名著作品进行深入地学习。同时,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一些当代名著作品,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自主选读,从而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感知。通过开展有效地阅读指导,开拓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并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三、突出文化对照,深化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及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文化对照的教学方式,使高中生对文化异同进行把握,从而使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更加紧密地结合[4]。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随着民族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具有本土性。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结合,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注重突出“中西合璧”,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突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开展高三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文化对照,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一些经典的外国名著,使学生将外国名著与古典名著进行对比阅读,使高中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文化的源头进行把握。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注重结合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化思想的流变进行把握。通过对照学习,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及思考过程中,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及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如联系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和鲁迅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内容进行对比学习,引导高三学生做好对比思考,对作品的特色进行把握,感受表现主义小说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文化对照,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进行有效地感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5]。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高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渗透及应用,从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引导高三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感知,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通过把握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变化,对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发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为高中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高三语文教学,进一步提升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地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平.谈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难题[J].才智,2020(15):61.
[2]陈志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18.
[3]何永青.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36.
[4]史月香.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65-66.
[5]杨向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