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杜娟
[导读]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此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学生更加顺利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让知识回归生活
        杜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东京城林业二小157421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此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学生更加顺利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让知识回归生活。小学生逻辑思维及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现阶段,数学教学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师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也可选择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引发足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学习先进的数学知识,完成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地点的限制,它具有移动化和简洁化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各色各样的需求,而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直接性。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它以丰富、直观的内容呈现方式促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不论是在教学效率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有重要帮助。此外,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和教学素养提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知识的传输主要靠教师讲解和描述,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一部分的知识理论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有一些知识只靠口语去描述在实践中是非常困难的。单单依靠教师语言描述,很多知识只能靠想象来理解,并且,这种机械般的学习和教学,亦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便可一目了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解说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很难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先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进行相关学习资料的搜集,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作为新时代最流行的元素,信息技术具有人性化、时代化的特点,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展开学习,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抽象知识
        若想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具有浓郁的学科知识学习动力,在动力的作用下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是导致思维能力无法调动及学习成绩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多数数学教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数学生均想获得理想的数学成绩,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需重视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意义,为学生构建舒适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避免自身情绪受到压抑,兴趣非天生存在,而是后期引导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识到数学知识特点。数学是逻辑性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抽对称”时,教师在让学生探索平移的概念时,可以信息技术工具展示,让学生观察视频上图形的运动方式,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方向,直观感受平移。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图形平移的距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通过操作活动,学生掌握了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够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并能准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的天然优势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不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觉得枯燥无聊,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数学是一门以抽象严谨著称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是否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那么学生要理解抽象问题也会事半功倍。信息技术是营造教学情境的重要法宝,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联系生活提问: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的?要把车轮做成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会是怎样的情形?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段动画视频,视频是小动物骑着车轮形状不同小车的资料,只有骑着圆形车轮车子的小动物遥遥领先丝毫不费力,而其他的要么停止不动,要么只能缓慢前进。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趣味情境中,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更感兴趣,明显活跃教学氛围。
        (三)应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当中的运用有多种形式和途径,其中在教学资源的拓展当中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和教材学习,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世界是非常广阔的,只有跳出教材圈,接触更加丰富的数学资源,才能够在数学学习当中获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把资源收集和运用的机会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掌握资源查找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优化数学知识的展现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但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适度的原则,认知到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升教学效率,不能将应用信息技术当成是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2]徐松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与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4):82-83.
[3]朱伟.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品质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学,2019(23):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