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卜文乾
[导读]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现代教学目的有了显著的变化,教学目的更为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综合人才
        卜文乾
        高新区马营小学 湖北 襄阳 441104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深入,现代教学目的有了显著的变化,教学目的更为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综合人才。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也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思想,能够将美育内容合理地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容和数学审美做到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数学教学有效性。为此本文对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美育教育;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及应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具备发现认识及创造美的能力,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气质和情趣,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也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尚不成熟,如果教学内容太过枯燥和单一,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美育内容,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之美,对于提升学科教学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充分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美育内容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处理遵照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内容外,也会将一定的配图插入到教材中,有助于更为合理的导入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合理应用插图,能够在其辅助下,降低知识难度,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将知识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认知观察插图,除了帮助理解知识外,还需要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美,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实施合理开展美育教育[1]。例如在学习分数内容时,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详细地分析,能够利用学生容易接受且喜欢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关注插图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材中的月饼和蛋糕是学生极为熟悉且喜欢的食物,让学生通过分配食物了解到分数,在插图的引导下,了解到分配食物需要运用到除法,进而了解到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是几倍,需要怎么计算。通过具体形象的图例,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将知识难度降低,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关联,同时感悟到数学规律之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二、充分利用美育知识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美育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知识,对自身综合素质及教学理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让教师重视理解和运用美育知识,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有助于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率及教学水平。

教师在课堂中表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激励作用。学生对教师更为钦佩,从而提升其学习内因和学习主动性[2]。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要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自身首先可以感悟到图形之美,例如平面图例如何展示立体图形,图形之间相互拼接形成新的图形之美。避免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死板、单调的,而是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五彩斑斓的数学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利用美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各种图形组合排列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其余蕴含的独特魅力。课堂中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七巧板游戏带动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利用游戏提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图形思维。学生们能够在拼和拆的过程中体会到图形的变化规律。比如拼成一个长方形后,经过调整和变化,能够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在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时,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面积公式的推算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掌握知识关联的能力,将美育作为基础将游戏作为引导,使知识更为形象易懂,对于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均具有良好的效用[3]。
        三、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美感强化课堂学习体验
        新教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需求为课堂教学的中点,课堂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引导,能够让学生感知到知识之美,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为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来书美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在课堂中发现知识蕴含的美感,同时还要强化课堂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去做强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4]。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图形的对称之美,同时强化学生对称的理解,为后续的几何图形学习等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出各种漂亮的剪纸作品并展示剪纸的过程,并介绍这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引导学生在剪纸中了解到什么是对称。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对称和不对称的图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折一折,如何判断是否为对称图形,通过什么方法能够重叠,折叠后分析两侧图案的特点,让学生对称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将美育内容合理融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数学世界的内涵和魅力,能够体会到数学元素独特美感,使数学知识更为生动和形象,才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科认知有所改观,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数学世界中自由翱翔。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中如何融入美育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根据教学结果不断进行护理调整,确保能够在美育内容的辅助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莉莉. 数学美学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3):68-68.
[2]曹莉莉. 数学美学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8,(3):68-68.
[3]张婷.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J]. 读书文摘(中), 2019, (4):21-21.
[4]徐馨怡. 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 2018,(5):86-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