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炜
望花区雷锋中学 辽宁省抚顺市 邮编113001
摘要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教学。本文从常规教学模式、实验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多媒体的重要性、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几方面谈谈实验在化学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目标、成败关键、组织管理、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媒体、家庭小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常规教学模式要到位
(一)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好玩”、“有趣”。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对这些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初步、逐步“学会”这些实验。
(二)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
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先通气体,后加热”、“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体”是关键,如果操作顺序有错,从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实验事故。
(三)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被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
(四)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如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使用酒精灯加热等操作。
⑵善于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做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结束后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二、 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将能力培养于实验课堂教学中
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作为自然学科的化学,其研究的范畴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物质千姿百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给了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一定的温度”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三、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在化学实验课中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兴趣
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分子的扩散作用、电子的得失过程、中和反应的实质等实验等。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实验课中的难点
在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适当结合,恰当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生在不了解实验程序前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也不知道尾气应处理。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师边讲解边实验的录像片,将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一分解、剖析。学生就很清楚实验成败的关键。
四、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应该重视家庭小实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就编入家庭小实验10多个。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当然,首先应该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最好得到家长的同意和帮助。
1、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家庭小实验大多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许多家庭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辨别纤维种类”“调查食品的酸碱性”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知道空腹不适合吃酸性太强的水果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家庭小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大 《化学教学》 2016
2. 中国化学学会 《化学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