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训练”是提高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廖春来
[导读] 在教育新环境下作为化学教师在实际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全新育人思想
        廖春来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绍基学校
        摘要:在教育新环境下作为化学教师在实际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全新育人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变式思维,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期间有效内化和吸收比较基础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自主创新意识有效培养。下面,主要就变式训练在化学课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变式训练;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前言:变式思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助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方面所具有的促进功能比较突出。在具体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期间,作为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与训练方式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在初中阶段,全面开展化学课教学期间,需要加强变式训练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有效地理解和内化化学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运用变式训练,激发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热情
        在化学课教学期间,为保证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进行创新。积极组织和开发变式训练活动,从而有效改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产生学习热情,从而以更加饱满的动力参与到课程深入探索当中。在变式训练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兴趣需求对具体的训练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1]。
        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就“二氧化碳的性质”能够形成准确的思想认知,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期间,则可以设置具体的化学实验,例如将二氧化碳气体置于烧杯中,之后,引导学生就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并合理的设置变式训练,在烧杯中设置不同高低的蜡烛,点燃之后在烧杯中放置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蜡烛燃烧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认知进行假设,然后进行观点阐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化学思维有效发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也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
        在化学教学期间,学生思维方面所呈现的广阔性,也是影响课堂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2]。在教学实施期间,教师需要规范组织变式训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基础,并以此为支撑加深其对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变式训练基础上掌握更加丰富、全面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具体的化学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理解。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整合,并积极的创新和转变具体的习题形式。
        在初中阶段,“碳和碳的氧化物”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在组织训练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设置问题,如不属于上述反应,但是在反应物质中确有二氧化碳物质的反应是什么?让学生基于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进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将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三、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在化学教学组织与实施期间,教师需从思维深刻性层面出发就具体的训练方式进行的合理优化与创新。根据课堂上所渗透的基础知识,就相关的化学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训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深入内化基础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发现其本质特征,以此为依据优化学生化学思维[3]。
        以“常见的碱”为例,在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所具有的性质,以及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进行变式训练拓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酸碱盐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和特征进行分析。
        四、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
        于初中生来讲,在组织变式思维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强调学生思维发散性有效建设,加强训练组织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利用不同的思维的方式,对具体的化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实践探索,从而有效地掌握具体的解题规律,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具体的化学知识以及相关的解题技巧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
        比如说,作为教师在围绕分子、原子、元素等相关内容组织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则可以设置基础问题,即引导学生就上述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直观展示。并根据这一问题设置变式训练,为学生提供氧化汞的分解模型,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的分解物质进行分析。这样一来,通过循序拓展和提高问题难度,让学生化学思维得到有效激发,也能够助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在化学课教学活动期间,作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创造思维有效培养,通过丰富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也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创新发散的原则将生活化的育人思想有效地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生动的化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就空气氧气含量测定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变式训练的原则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利用木炭、镁粉等多种物质进行检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分析使用哪种物质更加合理,并根据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依前所述,在具体实施化学课教学活动期间,作为教师需要本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科素质的原则,在具体的授课方法和实施载体上进行创新,加强变式训练活动规范组织,并以此为支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多元化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化学问题的解题规律,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在化学课领域的综合学习效能,突出学生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祝钱.例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变式和迁移策略[J].化学教学,2020(03):89-92.
        [2]邱艳.初中化学“构建概念图”复习法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9(31):70-71.
        [3]吴健君.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化学变式教学的探究与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