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李继波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李继波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  云南省宣威市  655417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认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构建互补学习小组,并为合作学习活动设置多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对合作过程进行有效规范,在掌握这些策略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1当前阶段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分组方式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忽略合理分组的必要性,而是采用前后左右的简单分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草率的分组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种分组情形下的部分小组并不具备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能力,这种小组基本由少数中等生与大部分后进生构成,只有能力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并没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去思索探究数学问题。
        1.2教师没有设置合理的小组学习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经常会流于形式,其原因便是没有为小组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没有讨论和交流的合理目标。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讨论和交流的内容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只是在重复已知的内容,并没有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
        1.3教师并没有合理规划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合理规划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设置问题之后立即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持小组内话题主导权的往往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学生的发言与思考只是对该同学的附和,并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1]。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提不上去,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课下也不会主动去练习数学习题或者巩固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学生从幼儿园便开始接触数学,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难度愈来愈高,因此,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也慢慢加深。教师发现,全体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不会数学并且讨厌学习数学的学生占很大比例。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提不起劲来学习这一门科目,课下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复习总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看来,教师往往是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所以一般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学生改变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因此,我在班上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鼓励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交流自己对数学的看法和自己学习数学时收获到的乐趣。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往往更加亲密,也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小组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地改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误解,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


        2.2注得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或见解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出来,所以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强调分享的重要性.为了合作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例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时,由于正负数的知识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有所改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正负数知识的理解,先由一两位学生讲解正负数的基本知识,其他学生可以不断补充,逐渐形成正负数知识的框架.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对学生补充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讲解.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认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的教学效果更好[2]。
        2.3合理布置小组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对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班上各小组学生的学情,安排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执行的内容让他们合作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教师要结合课时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立教学目标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对于数学基础能力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担任研究负数产生背景的角色,对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探究“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超越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至于使自信心受挫,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3]。
        2.4合作学习中注重小组分工合作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化的特点,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展现不同的优势。而教学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不同的优势,尽可能地合理安排分工,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从而增进互相的感情,也能够具备数学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应该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优势放大,且在操作过程中合理进行转化。例如:在人教版初三上册的《二次函数图形》一课,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分工,可以将四张纸条折成碎片,分发给图像绘画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将四个象限的函数图形绘画出来,再进行小组内的分发,老师再安排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好的学生两位,一位接过纸条描述函数的状态,另一名学生猜测和判断。猜对的学生再抽取教师准备的二次函数题目,交由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由其他学生品评和总结,得出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差异和优劣,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工作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气氛,又可以发散学生不同的优点。除此以外,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刻意制造差异化,将性格各异的学生分配一组。由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
        2.5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促进相关问题的高效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方法完成验证,这样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有很大优势,在平时生活中也真正能够借助数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高度测量”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三角形有哪些测量方法”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站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同学习小组选择的测量方法不一样,例如有的学习小组借助三角函数,有些学习小组利用金字塔阴影法等。学生激烈地探讨着,教师顺势提出哪些工具可以完成三角形的测量,有些学生选择尺子,有些学生选择三角板,还有些学生借助相机照相等,学生踊跃地提出不同方法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总结分析,探讨不同三角形测量方法以及工具优缺点,对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有促进作用,同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也有帮助[4]。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任务目标顺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借助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将互助协作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强调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兆瑞.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0(03):21.
[2]张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40.
[3]李鸿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19(09):102
[4]甘荣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