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德育,让烧不开的水沸腾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王桂有 王海燕
[导读] 依据当地实际,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寓德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才是最好的出路
        王桂有王海燕
        吉林省抚松县兴参镇小学
        摘要:依据当地实际,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寓德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才是最好的出路。让烧不开的水沸腾!
        关键词:课程改革;构建教学做合一;开发课程;阅读学校;品味家乡
        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学者、专家乃至家长的重视。育人为教育之本吗。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说起来无非是三方面内容: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思想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可是怎样落实上述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令大多数教育者头疼的难题。从目前农村学校德育课程状况看存在以下弊端:
        内容陈旧或脱离农村学生实际、教育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评价制度手段陈旧、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对此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称学校德育是“一壶烧不开的水”。
那么,怎样使学校德育这壶烧不得水沸腾。笔者认为只有依据当地实际,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寓德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才是最好的出路。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转变关键在于让学生先成为“好之者”,最终成为“乐之者”。在求知过程中体验、感悟,最终升华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达到上述目标呢?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及儿童教育的精髓:“相信儿童,解放儿童,把学习与生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启发了我们。是的只有让学生乐学,在生活中体验,在社会中观察、感悟,在大自然中陶冶,主动学习,逐渐积淀才能升华,这样才能完成学校德育目标。
        鉴于此我们开始尝试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制订了“立足学校、辐射社会、渗透家庭、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改革方案,构建了校内与校外一体,社会与自然相融合的课程资源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演练空间。
        1、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为丰富课程资源,我们依据家乡实际、学校实际。先开发出德育课程资源包-----《园林》一书。进过两次修订、印刷成书。《园林》共分三单元20课,总计七万七千多字。涵盖了学校发展史,学校文化,办学条件,劳动基地,美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中建立了五大的实践基地,与两处山林的承包者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将此作为学校实践基地。


        课程开发首先从学校资源入手,以资源包《园林》为基础根据不同季节,开发出内化校园文化,角色体验,商品营销等方面的校本课程;同时开辟校外实践基地与天赐人参加工厂、派出所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取得支持。以此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与家长沟通,让学生体验当家长的苦与乐;同时不失时机地融入大自然,感受山河的美,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增强环保意识。由此德育校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初步形成。
        2、阅读学校,争当小小导游员。
        对《我是小小导游员》及《我是环保小卫士》课题的尝试,让兴参小学师生看到了德育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我是小小导游员》以学校为平台展开,围绕学校发展史,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针对学校文化布局,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承担一项解说任务,课题实施之前课改组提前一周安排前置性学习任务,要求孩子多方面收集资料,精心组织导游词,在汇报过程中面对全省50多名领导,他们从容自信,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六年二班的孩子战磊是总导游,他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在课后的实践报告中战磊写道:我知道我们学校是白山市园林建设示范校,学校的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石真很美,很丰富,可我以前只是看看,从来不去品味其中的意思,通过导游我对学校的“一训三风”、历史长廊、文化墙、文化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如指掌,真正知道做一名学生该怎样做,怎样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天非常高兴、开心,收获太大了!战磊如此,其他孩子也是这样,收获自是不需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活动中。
        3、品味家乡,环保小卫士在行动
        《我是环保小卫士》课题设计的宗旨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与忧患意识,最终为了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对家乡的四条河流以及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孩子们需要通过合作与探索才能完成任务。虽然沿河找污染源,与垃圾污水打交道,但孩子们的情趣高涨,取水样、翻石板、网捞寻找水中生物。给垃圾分类,化验水的PH值,忙的不亦乐乎。出人意料的超额完成任务,同时对孩子触动很大,增强了忧患意识,提升了孩子的责任心,使命感。这是书本上永远达不到的,这让我们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话:“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子还要小。”这次活动更让我体会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真正内涵。
        德育课程改革运行两年来,我们还分别就感恩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体验(尊重劳动者),安全教育等不同领域开发了相应的校本课程,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通过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学生对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感受人生,体验生活,逐步学会放眼看世界、看社会;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最终学会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扎根于参乡沃土的德育课程改革,是教育回归儿童的本真。同时我们课程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被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命名为“理事单位”,并多次与名校进行学校学术交流。
        我们德育课程改革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的原因是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高效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事实证明这是农村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可行之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