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香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三小学830001
摘要: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需要认识到计算模块所具有的支撑作用,重点关注学生计算能力有效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形成良好计算思维和技能基础的同时,有效分析和解决目前在数学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计算领域的综合水平。下面,主要就小学数学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前言: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教学,并根据学生现有认知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数学课深入探索活动当中。
一、创新计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在计算教学具体实施期间,教师需要在授课方法上进行革新,想办法让学生对计算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计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在组织教学期间,需要加强情景法的贯彻[1]。围绕具体的算理和计算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构建,为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深入思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学习环境下,对基础的计算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以更加饱满的活力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
比如说,在具体围绕“乘法”组织授课期间,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定理,则可以在课堂上构建相对来讲比较直观的数学模型,为学生展示趣味的飞机模型,总共展示五排,每一排的飞机数量为4个,之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和探索总共的飞机数量,让学生在情境观察的过程中,实现计算思维的有效发散。在教授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和生活中每周有七天这一生活情境密切结合。
二、创新学生训练方式,增加计算练习趣味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进行创新[2]。这样能够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参与到计算训练当中,并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计算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综合实践与探索能力。在组织学生参与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计算游戏活动的合理规划与设置。在课堂上设置竞赛游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在计算方面的思维反应能力。
比如说,在围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组织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整个练习活动充满兴趣,则需要合理设置竞赛活动,由教师负责出题目,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竞赛抢答,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发散,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积极设置不同类型的计算训练活动,如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口算和心算,让学生的计算潜能获得有效开发。有了竞赛还要有测试,在我教授的班级里我每两周会进行一次口算笔算测试,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测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
三、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在组织计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培育,让其在参与计算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在计算领域的综合品质和素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计算知识设置训练专题,让学生系统的参与到计算训练当中。并在接受专题训练的过程中,针对自身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并有效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比较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反思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反思学生反思,每一次在教授计算教学时,每节课都会进行反思,反思算理,算法是否经清楚,其次就是通过作业找出学生易错题进行反思加以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授20以内进位加时我发现7+几学生出错率较高针对此我做了专项训练和对比训练。
比如说,在针对“分数的加减法”组织专题训练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做好错题笔记整理,将自己在通分、约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并进行自主反思,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数学定理,并规范地参与到计算训练当中。
四、引导掌握算理算法,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参与计算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其对具体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内化和吸收,并因此为支撑,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综合能力。
比如说,在混合运算的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针对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右括号的特殊情况下的算理知识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基础的算理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能力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综合实效性。
五、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很多计算都是由前一种计算做基础的,方法是非常类似的例如小数的乘除法是和整数的乘数法非常类似的,学生要学会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快捷的掌握计算方法明确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增强计算经验积累
在开展计算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学生习惯养成[3]。在平时组织教学期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做到不要看错和看漏,如在小数运算期间,学生经常遗漏小数点或者点错位置,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不仅如此,在组织计算教学,强化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就自身所掌握的经验进行互动和交流,共同提高整体计算水平。
结论:依前所述,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重点加强计算模块合理规划与创新。要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对计算产生兴趣,同时也要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参与计算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并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庆鑫.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12):48-49.
[2]甘凤臣.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才智,2020(09):71.
[3]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