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周碧慧
[导读]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并颁布了新的教学政策,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自觉探索相关的知识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和使用方式
        周碧慧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510080
        摘要: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并颁布了新的教学政策,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自觉探索相关的知识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和使用方式。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还要学会通这些数学理论去解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学习,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点,在短期内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理解。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主要是通过黑板或者多媒体向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的论证过程和做题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方向走,这样的上课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自身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这章节的知识理论,但是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懂或者不会做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根据班级的数学情况,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每个班级都会有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会有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再加上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所见所闻都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底蕴和学习习惯也不尽一样。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需要根据班级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以往的数学成绩和课堂表现,将他们穿插的组织起来,确保每个小组的数学水平基本一致。然而小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自己知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行,不用在班级上将分组的规则进行公布,避免给那些数学学习不好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从而影响了今后的学习。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国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严格控制好小组的数量,避免小组过多,影响后期的数学教学进度,也预防小组过少,导致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数量过多,降低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立足课本中的知识点,科学分布学习任务
        当教师在班级上将学生分好组之后,就需要根据讲课的进度和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合作学习任务,给每个小组分布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组队中进行交流。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在给每个小组分布合作学习的任务之前,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下合作学习的规则,确保合作活动能有效实施。

很多学生在面对教师分布的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任务时,通常是各自进行学习,碰到不懂的任务时才一起进行交流,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影响了学生的合作效率,减少了他们的互动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推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讨论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中学优生讲解如何采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引导同组的学困生观察转化过程,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将其灵活应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来。这样的推导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还能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积极进行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为了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他们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走下讲台,去不同的小组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分析学生在完成这项数学任务时,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通过一连串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例如,在讲到“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这部分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学生在短期内很难对长度换算的规律进行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上几个工具,比如橡皮擦、书本以及文具盒等,询问他们这三样东西哪个东西最长?这三样东西用什么单位表示最为合适?如果转换成分米是什么结果呢?然后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了防止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了问题的主题,教师可以走到不同的小组中,将原有的问题进行适当更改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还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提高小组交流的质量。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讲课进度,分批次随机对不同的小组进行提问,防止有的学生在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精神涣散,不能以良好的态度投入到接下来的听课中来。因为小数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用批评的语气教育学生,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朋友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知识点的印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他们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方式指引学生,促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波.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学生之友( 小学版),2013( 10) : 8.
        [2]刘岩.浅谈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J].神州,2013( 09) : 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