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7期   作者:董璇 王文
[导读]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技术时代,我国电力行业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董璇   王文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 050000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技术时代,我国电力行业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现代电力企业要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电力系统,通过将自动化技术与电气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电力企业内部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被用在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能够帮助电气企业管理人员高效完成对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并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全过程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电气工程应用中,电力电气的系统运作、电子电力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等相关环节都需要借助电气自动化系统得以实现和运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现代化、智能化的重要标志,能够推动电气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其由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而成。因此,供电企业在培养工作人员时,需要对学习人员进行多种技术的教学培训,使得学习人员能够掌握以上几种自动化基础知识,进而能够让学员熟练的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提高维修的综合效率。例如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检修维护,在培训过程中供电企业应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方案,在巩固完善员工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技术人员的维修技巧,不断强化技术人员的动手实操能力,综合提升员工的维修质量以及维修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难度相对较大,综合性高、涉及范围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的基础技术多样,需要员工进行多方面分析与研究。
2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现要求
        2.1 可靠性要求
        电力系统属于一个综合型技术体系,其是维系地区内各类产业运行的基础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系统也正逐渐向智能方向转变,通过电力信息技术的支持,可有效提高主系统对各类故障信息的响应效率,进而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精准化操控。从电力系统的需求角度来看,要想高效率地实现数据信息整合功能,系统处理机制必须在保证同步处理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控制,以此来提高系统自身的应用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融合过程中,为实现质量化运行,电力系统本身必须遵循可靠性的特点,保证电力网络运行中出现故障问题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及时对故障本身进行物理控制,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2 有利于保障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性
        电力的调度方面对于电能系统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要在电力网络调度系统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促进相关网络功能更好地实现。对此,需要从电力系统的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分析,对相关的电网数据中各个节点来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电力调度信息中的安全性,进而保证供配电系统的顺利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创建一个更加全面的电力网络运转系统,配备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重视电力网络系统的构建,有效地防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数据等问题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为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还要提高对供配电系统的检查程度,采取专业人员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对相关数据信息查看和分析,从而对电力网络的信息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作出反应,有效地保证网络系统构建的安全性。最后,需要将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系统进行有效地隔离,确认数据网络传输的有效性。实际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很好地保障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序运行。


3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 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第一,远程监测模块。其是通过数据信息的有效支持来将电厂内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有线线路与无线信息传输模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功能化保护,以此来正确实现电力设备在检测过程中可正确满足基准参数的运行,进而在相关参数的运行范畴下使整个电力系统呈现出规范化运行的模式,以此来进行远程监测。第二,数据传输网络模块。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以信息化体系来对内部数据进行传输的,然后通过网络架构内信息节点与设备节点的对接形式进行指令下达,以满足各类操控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则可将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提供一个对接平台,其可有效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采集,然后依据平台反馈到主系统中,进而保证主系统可有效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全局化分析与测定,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数据传输紊乱的现象。第三,监控模块。电厂在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呈现出多结构化特点,这对于整个数据系统而言,通讯形式将存在一定的冗余性问题,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则可为整个系统来建立全过程的信息监管机制,依托于交互平台的建设,将此类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到交互界面中,令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电厂内各类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而制定相关策略来保证整个系统的合理化运行。
        3.2 在保护和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电路上合适的位置均安装了传感器来进行故障检测,如果电力系统中某处电路发生了故障,传感器就会自动感应到这一故障信号,并根据故障情况产生相应的信号,传感器产生的信号会经由专门的线路上传到中央控制计算机,并由中央控制计算机报警,维修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故障,并对故障情况及时做出反应,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线路故障部位,及时排除线路故障。在线路发生故障之后,自动保护装置会根据线路故障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给线路终端设备下达指令,这样终端设备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自动、快速保护,确保人员和电路的安全。
        3.3 自动化操作与控制
        在电网建设中,变电站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而且受土地资源限制多远离市区,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工运维与操控的方式,在具体执行上更为困难,势必要采取自动控制策略,进而显著提高变电站设备操作与控制的效率,这也同时体现出电气自动化的优势。通过对变电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使其同时具备数据采集上传与设备状态控制等功能,基本上可满足多数变电设备不断运行状态转化的需要,这对电力事故的处置极为关键。而若因设备故障而难以保证操作的自动化,或者是变电设备需停电检修的情况下,则应由运维人员到站操作,双管齐下,共同保障站内设备安全,满足变电设备检修与维护的需求。
        3.4 开关量控制对PLC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在进行电路闭合与分断时,通常会利用电磁式的继电器进行控制。但电磁式继电器其本质属于机械性的电磁原件,由于触头系统与电磁系统相对复杂,因此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其构成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电路的连接与后期维护保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PLC技术的优势充分显露,PLC利用其内部中的软继电器取代了机械性的电磁继电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稳固性,并将操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化繁为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作为民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电力系统也将呈现出智能化运作的模式,可有效保证电力企业的运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出技术融合的可行性,然后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保证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申宝宝.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019(008):75-77.
[2] 张惠峰.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运行的对策探讨[J].科技与创新,2020(07):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