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7期   作者: 师丽霞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更加高端、全面的工业设备以及机器、技术等,这导致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师丽霞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 忻州市 034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更加高端、全面的工业设备以及机器、技术等,这导致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同时保证了电力系统在具体运行时的各项性能,也为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电力基础的建设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同时,供配电系统中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电力输送方面质量较差。但是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已经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形式,在电力工程中较多的新型设备和技术充分运用到相关的电力产业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供配电系统以及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智能化
        引言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推动了智能技术的研究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电力系统和自动化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力系统运行上,电力的控制方面,电力系统的管理上等等,从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该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优点,使得电力产业得到了更加智能化的转变,此项技术对于决策和管理电力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能够实现对各种现代化的系统更加完善、全面的保障。如今,基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的有效融合,初步实现了对供配电系统的有效控制,并为供配电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供配电系统的内部结构主要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配电自动化基础层、中间层和管理层。其中,为了实现对供配网系统数据信息的多元化采集,基础层充分体现出了计算机的特点以及利用价值,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测。中间层主要是起到连接作用,实现终端设备和主站之间的连接,同样体现出监控的功能。管理层作为最为高级的层次,需要保障供配电系统整体的优良性能,并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内容实现更加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能够实现监测功能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的应用中体现出来的监测效果,包括电力质量监测、远程测量检测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网参数等方面。具体来说,在电力质量监测方面,主要是以通过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来发现电力设备是否具有干扰,会影响到供配电线路中的回路电压和谐波,如果存在影响,就会使供配电系统发生警报,从而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在远程测量监控中,主要是通过远程抄表来有效地降低在具体供配电系统中的工作难度,使抄表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安全、快捷地进行,同时能让相关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电力使用情况,实现对电力使用情况更好的控制,从而为相关的企业更好地节省经营成本。在参数监测方面,运行参数监测方面主要是为了对电网在实际的运行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更好的了解,通过对电网数据的采集、整理来对其进行分析,当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作为参考的依据,提高故障解决的有效性。当电网中存在异常数据时,能够及时地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故障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发现。
        2.2 增强电气自动化控制功能性
        第一,自动控制功能。

根据供配电服务需求自动开合电路,针对供电设备进行控制,以智能电网综合管理为例,技术人员根据用户耗电情况在非用电高峰关闭若干系统或可将有关系统内的电力资源跨区域输送至更需要的生产单位,在本区域用电高峰到来后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开启供电设施,疏通供电系统,满足人们用电需求,通过自动控制赋予供配电系统灵活性;第二,保护功能。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能甄别供配电系统故障,通过分析电压或电流圈定故障范围,配合运用自动控制功能及时切断故障部分线路与设备,避免故障环节对整个电力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有效控制安全事故,此时故障信息会通过网络传输至中央集控部门及运维人员手机中,为组织开展抢修工作给予支持,使技术人员能尽快排除供配电系统故障;第三,监视功能。电气自动化控制让电变得“有形”,例如带电设备亮绿灯,故障设备会发出蜂鸣音,电压不稳灯源闪烁不定等,从听觉、视觉角度着手帮助技术人员观察、分析、把握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同时为技术人员搜集该系统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一手数据信息给予支持,继而实现供配电系统科学监管目标。
        2.3 电网调度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网结构较为庞杂,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应全面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该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以及监测技术,对用户的用电强开进行自动化、实时化监控的同时,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排除障碍,摒弃了传统复杂的人工监测模式,实现了自动化电网调度。现阶段我国应用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实时远程浏览图形、安全预警以及大电网统一、建模统一等系列功能,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连接,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该智能控制打破了传统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实现了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采集以及处理监测到的有关数据,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对电力的负荷进行预测,规避了潜在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消除了电网运行中的各种隐性,全面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2.4 电气自动化设备
        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结构错综复杂,无形中增加了操控的难度,对于操作人员来说,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需要技术人员懂得机械电路原理,另一方面需要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排除设备故障,这样才能对传统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有效的操控,进而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工业生产。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由于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具备了连贯性,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5 供配电系统方面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实现,主要是通过一体化监管体系的建设来对电力系统的配电形式进行分析,其自动化技术功能可有效将传统人工操作转变为智能化操作,进而降低因人工操作而带来的误差现象。同时依托与数据基准参数的核定,可有效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实现对某一类信息机制进行同步反馈处理,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将故障问题与设备所存在的故障现象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数据信息的采集,可有效保证电力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远程计量,然后依托于电力网络在某一个系统实现过程中将电力网络存在的电压、电流以及系统频率问题进行自动化监管,同时可依据基准参数分析出各类数据信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耦合问题,一旦超出系统的基准承受范围时,则对整个系统进行报警,工作人员则可依据信号的呈现形式来制定出解决策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总体来说,针对目前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供配电系统方面已经体现出了较好的价值。人们在客观需求逐渐丰富的同时,导致社会对于电力的质量和输送效率要求也已经有所提高,在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积极使用更加先进、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电力运转和输送效率,实现我国供配电系统的具体性能提高并促进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使供配电服务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周建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53+236.
[2] 刘晓玺.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5):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