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7期   作者:陈涛涛
[导读] 分析当下,在智能电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度依赖智能电网技术不能够将智能电网模式与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当前面
        陈涛涛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江苏  宿迁223800

        摘要:分析当下,在智能电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度依赖智能电网技术不能够将智能电网模式与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智能电网有许多优点,能够促进电网的运行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目前的配网管理方面还不完善,仍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仍需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
        1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特点
        1.1 实时性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高效运行得益于其几个基本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效实时性。在智能电网模式下,需要利用电厂和车站的遥感和遥信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和整理真实的信息。而这些都是非常高的速度,比人工工作速度快得多,将采集到的信息快速输入数据库,使工作人员能够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些都是人类无法实现的。如果没有智能电网模式,就很难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其次,在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将指令从高层快速传播到低层,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它可以实现对控制指令的有效控制和下级人员指令的实时执行[1]。
        1.2开放性
        智能电网系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采用开放的框架结构为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普通居民可以登上智能电网平台,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监控和查询。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平台,可以允许第三方软件的介入,方便信息数据库的有效连接。智能电网的开放性是传统电网模式所不具备的特点,最大程度上有助于现代电网模式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模式的发展。
        1.3系统性
        首先,基于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电网模式能够实时监控各电站和电网结构的变化。当中途出现任何故障,如电网信号中断、电线损坏等故障时,智能电网系统可以及时报警,这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其次,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网系统可以及时报警,实时评估电网运行状态也可采用智能电网模式进行。它还可以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评分,从而掌握和分析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最后,智能电网模式在掌握和监控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后,还可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如果用人工来完成,则非常复杂,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更方便快捷。智能信息反馈有利于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设计最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电网运行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2]。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根据配网管理的发展情况,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在运营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例如,电缆混合在一些郊区或郊区很常见。这个问题也给后续相关部门带来了很多不便。常见的混缆现象涉及电缆、线路维护等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这种不正之风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指令的下达和命令的有效执行。总的来说,这种模式阻碍了现有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的发展。
        2.2缺乏可靠数据
        所谓的智能系统,就是依靠数据的监控和计算。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相关数据,或者获取的数据信息不可靠,将阻碍智能电网模式的发展。如果调度范围比较广,管理范围内存在许多复杂问题,如电缆混联现象,很难保证调控的准确性。仅仅依靠相关的电力运行信息和电力施工图是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其中可靠的数据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实际运行中,可靠的数据很难获得,甚至可以说可靠的数据基本上不存在。而在整个配电控制中涉及到很多电力设备,一旦出现任何差错都会阻碍电网的正常运行,否则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取可靠的数据,是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3]。


        2.3 调控针对性不强
        通过人力来实现对配网的运行和管理,往往是会出现许多偏差的,即使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难以保证100%的正确率。在面临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工作需求制定准确的调控方案,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心的工作,如果专业人员的技术本领不够高,那么在调控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失误。而且即使工作人员拥有高超的本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也会由于经验和习惯性的做法产生盲目调控倾向,很难做到合理的有效调度指挥 。总的来说,用人工去进行这项调控工作是不科学的,这也是阻碍传统电网模式发展的绊脚石。如果当前的智能电网模式能够克服这个困难,那么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就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
        3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现策略
        3.1 统一配网管理模式及标准
        智能电网配电网调控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不同的管理环节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当某一调控环节出现各种管理问题时,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控制精度将受到很大影响。但目前配电网监管的模式和标准比较模糊,缺乏参考价值,限制了系统的互换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将人-机配电网管理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势在必行,将人-机配电网管理模式与实际相结合势在必行。同时,绿色电力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为配网控制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提供明确的参考。此外,主网是智能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配电网调控的关键环节,包括输电电缆和大量变电站设施。在智能电网运行中,如果主网某一环节发生故障,将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导致智能电网大规模停电。因此,有必要明确主网中传输电缆和变电站设施的相应标准,为后续配电网调控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参考[4]。
        3.2有效结合GIS与SCADA系统
        GIS系统在调度中发挥了充分的优势,而SCADA系统在电网运营状态的监控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将两套系统进行充分结合,使这两套独立的系统能够互相融合,那么就会解决非常多的问题 。例如,将两者进行结合可以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实现电网侧与用户侧两侧的数据实时性交互。但如果盲目将两套系统进行融合,是很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的。
        在两者融合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如何实现自动化设备实时数据的接入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在整个智能电网模式下所有的数据都是自动化接入,根本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要选择合理的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式,因为这两种模式各有其特性,不能选择合适的维护模式会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虽然两者都各具自身的优势,但如果将两者结合,也要善于发现结合之后整个系统的优势,并将整个优势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提高系统的友好性,让两者系统互相配合,以及方便工作人员的监控与记录,在工作中提供更多的便捷[5]。
        结论
        综上所述,为充分满足智能电网的配网调度控制需求,推动配网调控系统的一体化、自动化发展进程。因此,电力企业需深入了解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特点、功能、所存在问题,灵活采取上述策略,不断改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软实力与调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艾学勇.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1):59.
        [2]宋成良.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及其决策性建议[J].通讯世界,2018(04):152-153.
        [3]谭晓英.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1):13-14.
        [4]郭守灿.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7-8.
        [5]张鼎杰.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8(04):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