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冠华
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符合语文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展开研究,通过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现状,提出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希望可以为技工院校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
引言
劳动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劳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进而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可以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是技工院校教育属性的体现
技工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技术性人才,而劳动是技工院校学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学生能否规范、积极、正确劳动是判断技工院校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有效体现出技工院校的教育属性,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应职业的幸福感,而劳动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将劳动作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劳动为自己带来的自豪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劳动教育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语文教学也具备很强的思想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要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懂得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通过劳动努力才能够更好实现,使劳动精神成为技工院校学生的优秀品质。劳动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是当前社会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使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使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双向培育的过程。在我国,劳动者一直被我们所赞美。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应当重视劳动,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求,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加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劳动误区,使他们更愿意积极主动投入到劳动当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技工院校就需要重新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对语文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 重新调整,使劳动教育可以更好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打破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进而使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促使学生实现综合发展,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可以更好融入社会,并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现状
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找到劳动教育的恰当渗透方式,尽管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劳动教育内容,但是由于采取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没有真正领略到劳动的意义。还有一些教师在劳动教育中没有摆脱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懂得变通,往往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只是理解劳动的表面意思,却无法形成对劳动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找出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元素,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学的有效渗透。
然而很多技工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由于缺少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研究,导致劳动教育无法渗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目的。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1.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
语文来自于生活,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劳动相关,因此语文学科也成为技工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够分析教学内容中与劳动教育有关联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将劳动教育和语文教育相互渗透,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劳动教育载体。通过对文章内容、主旨思想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意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这一课时,这一课主要围绕出租车司机敬业精神来讲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司机的敬业精神与劳动精神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只有拼搏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劳动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如此一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劳动价值就会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进而实现对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2.开展劳动演讲活动
技工院校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演讲活动,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自己的劳动故事,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能够在主题演讲中受到劳动、拼搏、奋斗精神的熏陶。而且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劳动精神的看法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深,进而实现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劳动精神的目的。
3.运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语文这个学科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学中会涵盖有很多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有关劳动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祝福》、《阿Q正传》等等,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歌颂劳动精神的散文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的熏陶下,让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积极情感。在运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劳动精神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劳动的美好,进而深层次感悟劳动精神。
4.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能力
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有效掌握渗透方法,这都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为此,技工院校管理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教学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转变语文教学关键。可以邀请专家对语文教师指导如何将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提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剖析能力。此外,作为语文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结语
总的来说,技工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挖掘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使劳动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提供助力,使学生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秋立.构建“三位一体”的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体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09-02(004).
[2]本刊编辑部.技工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实效性[J].中国培训,2020(08):1.
[3]闫朝辉.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从被动式应付转化为超前性引领[J].中国培训,2020(08):4-6.
[4]高毅.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 陕西教育(高教).2019(06)
[5]杜芬.?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