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甜
十堰市实验中学,湖北 十堰,442000
摘要:由《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力求全面考查初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而实验是物理课堂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且实验类练习题和试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也能帮助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帮助社会选拔人才。因此实验题如何命题,才能更好地体现实验题的多种功能,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从命题是否较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提出些许拙见。望能推陈出新,从而帮助完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物理 实验 命题 三维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引发学生兴趣、自主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载体,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而物理实验练习题和试题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常用方式,在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能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学生通过练习合适的实验类题目也可以帮助检验三维目标的落实的情况,然而从历年的学生资料和测试卷来看,实验类命题在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比例欠佳。
为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命题需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现如今的一些练习题中往往仅限于考察物理知识简单记忆层面,对知识的形成,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的考察相对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认识容易呆板化,不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因此,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应适当减少考察知识概念记忆的题目,同时增加考察知识形成过程的题目。比如: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验电器,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仅对电流的方向做了规定,但如何分析判断电荷的移动方向,需要学生理解判断,该题着重考察了电荷移动方向的判断,和电流的形成过程,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而实验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实验,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习题需要起到评价、反馈和提升的作用,尤其试题,还要体现选拔的功能,使最终的选拔结果呈现出高分高能的状态。因此对于实验题的命题,要格外注意实验情景的再现。比如:
例1.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实验中,往嵌入螺线管的硬纸板上均匀撒上铁屑,通电后 (填写操作方法)硬纸板。
例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当更换定值电阻后,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此时眼睛要盯着 (填写元件名称)。
诸如此类的题目,考察实验中的某个操作细节,这样唯有真正参与过实验过程的学生方能取得高分,而不是简单的靠记背实验结论。同时此类试题可以从侧面鼓励教师和学生在物理课上真正“动起来”,回归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本质,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再者,学生学习物理,归纳总结能力必不可少,试题应当在此方面多做考察。比如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相对庞大复杂,很多学生因为对规律本身记忆不熟,导致无法熟练应用。因此需要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性的记忆。
为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命题应当紧扣生活,联系社会,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尤其要与时俱进,根据物理学科特点,设置具有实事性质的题目情景,比如以当下的疫情、某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情节、学生所在地区的某个地域特色等作为题目背景。让学生知道物理不仅存在课本,而且就在身边。将实验对象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上,同时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关心社会大事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比如:
例1.厨房刀具有很多种,剁肉刀利用其质量大的特点通过增大 来增大对肉类的压强;切菜刀的刀面上有孔洞可以避免因为 的作用而使蔬菜片沾在刀面上;切鱼刀,刀刃上有锯齿,能够通过增大 来增大刀刃和鱼身之间的摩擦力。
学生虽然经历了书本上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学生知道了该实验用到了沙坑、小桌和砝码等,同时也要知道生活中形变程度、受力面积、压力的实质所指对象。此题,从生活的小事例出发,不仅巧妙地考察了力学知识,也使学生不禁感叹,原来生活处处有物理,鼓励学生作为社会人,要时刻关注社会实事。
另外,在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非常少。题目中设置的数据一般都是整数,或者即使不是整数,计算中也可以整除,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长此以往,学生的非整除计算能力得不到强化锻炼,计算技巧得不到培养。不仅如此,题目中的数据偏离了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能力。因此,在命题的过程中,需要增大计算量,增加非整除数据。必要时也增加有字母和数字共同参与的计算,增大计算难度,使学生提前适应对生活问题的解决。
总之,实验类的命题要强调实验相关知识的实践性、探究性、实用性等,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且实验类的命题要有利于检验和考察学生的掌握水平、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提升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引导教师日常物理实验教学的正确方向,并更大程度地凸显实验类试题的选拔功能,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赵静.初中物理试题命制讨论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史玉君.中考物理试题对实验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中学),2019,(5):123.
[3]李立新.初中物理试卷命制技术[J].广西教育,2011,(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