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厚鹏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贺家坪镇贺家坪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科间的整合,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的屏障,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经验,以课题的形式开展资源的整合工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课程中的重点,根据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时,不仅可以降低教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效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1、小组合作教学的理论价值
1.1、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思想最早出现于古代印度和古代希伯来时期的“教学助手”。他们在对宗教经典的学习中常常利用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者“好教师”作为助手,由他们向其他教师或者“差教师”传授知识,并且进行学习监督,以提高“差教师”的学习效率。现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 20 世纪60 年代由美国学者约翰逊兄弟( DW. Johnson&RT. John-son) 、罗伯特·斯莱文( Robert E. Slavin) 等积极倡导和实践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以小组合作作为基本活动形式,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1.2、小组合作模拟情境训练模式运用模拟情境教学理论,将抽象的课堂训练环境变为仿真的模拟课堂环境,教师在小组中分角色扮演教师与教师,通过模拟的课堂教学演练,强化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就演练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由小组成员运用教育学、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合作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达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目的[1]。
1.3、合作学习中“成员平等”即每个教师参与合作的机会是平等的,每个教师的课堂话语权是平等的,每个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均等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给每个成员平等的成功机会。每个成员都尽力完成小组任务,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合作,一来锻炼了教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来磨练了教师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小组合作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提出了更多有趣的课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有效配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2]。合作意识培养是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这对于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小学生群体尤为重要。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限于当下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将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影响其团体合作与分享帮助的观念,是具有德育内涵的素质培养行为。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小组内部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2、聚焦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充分把控课题的研究方向,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整合后的核心知识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技能,深挖教材的核心点,并将其渗透到各个方面,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将不同学科的资源融合成一节课,会造成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去粕存精,将多余的教学内容排出,为学生提供高价值的课题,搭建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平台,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3]。
2.3、自主开放、互动合作
小组合作模拟情境训练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教师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一是采取教师自主组合,教师协调的方式构建合作小组。分组中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成立后报送名单。教师根据小组教师情况适当作以微调,保证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异质结构和小组间相对均衡,促进成员间取长补短,同时避免个别小组明显优势;二是合作小组在选取教学内容,开展备课活动,编写教学设计,分工协作等过程中,教师不做任何干预,增强训练的开放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2.4、组内成员同质化
分组不合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分组的时候简单地按照座位顺序或者是教师的自由组合,就可能会导致组内成员同质化,导致了有音乐才艺的、表演欲望强的教师聚集在一组,吹拉弹唱都非常的有优势;有的组聚集了较多的内向的同学,结果有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小组却非常沉默,没有参与到课堂当中,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在课题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出现了重大的革新,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个人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5、合作学习强调合作互动
第一,师生合作互动。教师引导教师合作,引导教师进行课堂讨论,指导教师积极参加不同的学习活动,培养教师发现知识的能力。第二,生生合作互动。教师课前合作,一起预习教材;课上互助,解决学习难题;课后交流,消化知识点。第三,师师合作互动。即一课堂两教师,同时在课内相互协作,进行两种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 l+1>2 的效能,取得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师生、生生、师师形成多元、多维立体的合作与互动[4]。
2.6、精心设计学习内容
在组建好小组结构之后,数学老师就要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设计学习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设计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老师要设计能够让学生轻轻一“跳”就能达到的学习内容,从而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和指导,既不能随意进行干预,又不能袖手旁观。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2.7、小组成员相互帮助
小组内成员在性别、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有的成员 word 学得好,自告奋勇地进行排版;有的成员能灵活运用 Excel,踊跃地用 Excel 进行水平分析、垂直分析;有的成员在绘图方面有所专长,可以带动整个小组以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描绘指标的变化趋势。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同时要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友好相处,学会讨论问题,学会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教学任务。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小组合作教学必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佳.数字内容产品化策略及应用研究——以小学数学北师豆课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58-59.
[2]刘晓萍.小学统计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2):62-64.
[3]李永胜,宋强.课改20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回顾与展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50-54.
[4]曹美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