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刘华国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有着重要关联,
        刘华国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披砂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凉山州  61540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有着重要关联,利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与数学中的新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为学生创设质疑平台,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

前言: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这门课程中包含了很多重点知识的定义、计算公式、解题技巧等,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内化基础知识,熟练的掌握更多的计算方式和解题技巧,还要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并没有获取有效的数学重点知识。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就需要教师秉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一、利用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新知识的获取程度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相关。数学这门课程中的知识点,是具有较强思维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的,多数的数学知识都具有前期的基础以及后期的深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可以利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的学习能力,将所需要学生学习的新知识难度降低,将新的知识内容变成学生曾经熟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相连接,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熟悉感,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如商场促销、超市购物等场景,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点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且还能够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又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生活中常见的硬币、光盘、车轮、圆桌等,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教师在接着对学生教学和“圆”相关的半径、直径的等知识点。通过这样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为学生创设质疑平台,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质疑平台,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很少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足学习中,多数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主动思考问题,多数都是依赖教师,促使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受到发展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促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点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感知到“圆柱体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质疑,如“腰鼓上下两个圆面积是一样大的,那它属于圆柱体吗?”又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时,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认识扇形统计图,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节课的课题进行提问,如“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呢?”,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针对生活中气温的变化做成统计图,或者是根据学生们喜欢的运动做成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图真正的作用。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平台,不仅能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数学问题,还能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的认识,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三、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喜欢与人交往、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探究,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摩擦和思维碰撞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人民币”中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引出新的知识点,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和提问,如小红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花了80元,其中苹果花了12元。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问题提出疑问,如“其他两种水果花了多少钱?如果妈妈手里只有100元,买完水果还剩多少钱?”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探讨,并且要让学生正确的分辨出100元纸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由学习过的旧知识点引入新知识点方式,能带领学生巩固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购物,深刻的去体验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场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结语: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而新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就是让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将课堂变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场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实践者、探索者,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红丽.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7):37.
[2]柳冠军. 激发参与热情  打造“学讲”课堂——小学数学“学讲”课堂提升学生参与度笔谈[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62.
[3]佘海莲.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对策[J]. 新课程(小学),2018,(1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