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佩
宁海县桃源街道山水 宁波宁海 315600
[摘 要]课本剧教学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在教学中日益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课本剧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同时对课本剧教学的运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并阐述其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课本剧教学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课本剧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有效运用
一、前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我认为,把课本剧运用于教学之中效果不错。
二、课本剧教学的特点
(一)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挑出重要的词汇进行讲解,从词性词义到搭配,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枯燥乏味。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么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语法、词汇和戏剧的有关知识是基础,过去学生很难掌握短短的情景对话,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
(二)内容新,学生学基础知识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英语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把记叙性课文改编为剧本,就要求口头表达能力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编演时读音要准确,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缺少英语基础知识的学生就被迫要主动地翻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英语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在编演过程中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课本剧教学运用的可行性
(一)《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课本剧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新《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英语兴趣课的开设和利用,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英语课本剧从主题设和语境设定,剧本编排,演员的表演等多个方面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英语课本剧从主题设和语境设定,剧本编排,演员的表演等多个方面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本剧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
小学生的生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因此这一阶段他们主要还是依靠“眼观”、“耳听”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学习的。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最明显,记忆的效果也最好。因此老师们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出发,激发集体荣誉感来带动学校效率的提高。
(三)课本剧的内在属性为其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生存提供了有效保证
课本剧就其自身而言,从编排、组织到演出,都具有理论基础深、创造空间广实践性高、针对性强、操作灵活、易于评价等特点。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从其语音、语调和书写上都会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模仿心理。
将课本剧的直观性和英语的“神秘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境里学习好知识,并顺势表达出来是一种高效率、充满智慧的教与学的方法。任何一种事物只有找到了允许其生长的空间,才能尽情的施展其“才华”,将学习搞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四、如何有效的开展课本剧教学
英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对一些表演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改编,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演课本剧,激活课堂。要演好课本剧,必须经过精心的安排和布置,主要是靠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
(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教师首先布置任务,让他们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自己对教师布置的课文进行改编。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学生担任总策划人,直接对老师负责,对学生统筹管理。由组内的成员负责把稿件整理妥当,再交给教师审阅。这一过程,主要锻炼了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重现和再整合的能力。教师收到学生们的初稿,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稍作修改,然后把稿件发还给学生,继续完成下面的活动。
(二)创设英语氛围,充分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组织排练,教师从旁作一定的指导,但主动权还是交给学生,尽可能让他们自由去发挥。这一过程,主要锻炼了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排练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教师适时指导,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门指定某一时间,召集全体学生一同观看表演。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很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实现了真正的锻炼目标: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积极参与英语活动。
五、课本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
课本剧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教师做为课本剧模式操作的领导者,除了具有更高的“传道授业解惑”本领以外,还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用于实践。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研读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学生实际,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
(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三)要注重学生的合理分配
课本剧不仅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有限的,课本剧的开展也不可能起到一蹴而就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有目的性和示范性的开展活动,以层次相对较高的学生做示范、当榜样。由个人到小组,由高层次到低层次,最后形成全班都参与的课本剧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有利的分析学生和学情,分层次,分级别,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当然,这种层次性分配也要在公平、合理、合作、全员的原则指导下展开。只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才能保证课本剧实施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英语课本剧可以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去。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以课本剧为载体,进行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萍: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夏敏: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吴慧娜:开展小学英语课本剧教学的调查报告, 英语教师, 20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