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郑珊
[导读] 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态式音乐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
        郑珊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23700
        摘要: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态式音乐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同时也整合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了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目的、以科学施教为教学方法所开展的音乐教育实践。既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形成,同时也能通过基础学科资源的整合利用来提高音乐教育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生态式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措施,以期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生态式;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引言: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所惯用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传统的讲解法,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教师的课堂示范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的音乐练习。该种学生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方法既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并不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生态艺术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音乐教育可以通过调控、对话、探究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生态式音乐教育理念的践行与落实,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课堂开发者与学习者的形式来改进小学音乐的教育质量。
        一、调控式生成法
        调控式生成法作为生成式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反馈来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更新,通过教学内容合理的切换与调控,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音乐学习有所收获。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下,根据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而作为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课堂的教学安排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变化来呈现出教学的灵活性与动态性,保证课堂实践活动切实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保持内在的统一与一致,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贯彻落实生态教学方法。
        以课外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在应用调控式生成法的过程中要主动的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选择学习的切入点与教学的展开方式。户外有着视觉艺术的角度,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声音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自然中的声音进行辨别与分析来鼓励学生主动的对喜爱的声音进行探讨,在户外声音探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角度对于户外的环境进行分析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理论以及音乐教材知识。
        二、对话式生成
        对话式生成主要指的是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要在不同的对话与互动中进行对于知识的深入探讨与分析。

从具体的课堂实践而言,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在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和谐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面对课堂实践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点以及需要探讨的具体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而在对话时生成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调动学生对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参与性既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也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话时生成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也要通过自身观察力,应变能力的提高来确保可以通过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观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聆听和记录工作的开展,在与学生交流讨论时既站在平等的地位同时也通过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保障良好的对话质量。
        三、探究式生成
        探究式生成作为生态教学法的重要组成,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构建课堂知识探究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某一关键性的音乐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来发挥学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改善音乐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应用探究式生成教学方法时,要把握好自身的引导者与提醒者的地位。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在探究式的氛围构建中,学生也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实践者,为了使学生能对作品形成深入的理解与感受,教师要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积极的引导来促进学生音乐鉴赏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的开展并不只有简单的音乐理论与音乐知识,学生更要通过对于音乐作品的介绍与分析来感知音乐中的情境与意象,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对于音乐理论加以理解的过程中要通过课堂上对于某一关键性问题探究活动的组织,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下既形成学生之间探究的环境,同时也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来促进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把握资深音乐学习与音乐理解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以多方面角度来对音乐作品开展分析。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氛围的创建下,主动的对音乐作品开展探究可以在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之上,提高音乐理解的有效性,改善传统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学习状态。
        四、结束语
        生成法作为生态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调控式、生成式、对话式是生态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实践类型,小学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来保障生态式教育理念的落实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让笛声在学生心中悠扬——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陶笛教学初探[J];教师;2010年04期.
2.刘长栓:弱化·泛化·淡化——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内蒙古教育;2007年10期.
3.朱君:小学音乐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年12期.
4.王彩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8期.
5.张彩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2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