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武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南苑村17号(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324004
摘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乐学、善学,教师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师生的互动有效性;通过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倾听有效性;通过改进美术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达成效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改进行为 促进学习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师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怎样构建一个好的美术课堂呢?根据自身的美术课堂教学以及市教科规划课题的相关研究,我认为就美术学科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师生的互动有效性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只有交往互动,才能形成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比如王老师执教的《三间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面,要求只需运用三原色,三个小组的比赛积极、热烈,舞笔弄色,情绪高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三幅画面都没有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为什么会画面不漂亮呢?此时老师让大家展开了小组讨论,此刻,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咱们还是做一个小实验吧。每组分别由2名同学到前面与王老师一起运用色水杯(三原色)相互参合的方法,顷刻间,奇妙般地出现了“橙、绿、紫”三种颜色,学生一目了然,王教师随机归纳三间色的产生过程,并趁热打铁演示了三间色的调配方法,待学生经过人人动手尝试后,继续帮助老师完成未完的画面,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互动操作参与竞争的空间里,探求精神得到提升。
二、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倾听有效性
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会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 “会听”的习惯。学生学会倾听,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如:上《国画欣赏》这一课时,我请一位基础较差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后,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一学生站起来,说:“声音太小了。” “没有把国画的要点讲清楚。”别的学生也纷纷点头。我停顿片刻,扫视了全班,提高声调说:“哪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能发现这位同学的优点吗?”原来举着的小手一下子放了下去。
几秒钟后,一位女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听出他回答问题的条理比上一次清晰了。”我马上肯定了她的说法:“这才是真正会听的孩子,我们既要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要听出别人的优点!”在以后的课堂上,就经常可以听到欣赏别人的声音了。
三、改进美术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我们的校园,我们美术教师也在悄悄地更新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做呢?
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美术《我设计的椅子》一课时,我先安排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椅子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了五、六种,有的画了三、四种,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阀门已经打开了,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想、所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合理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有时即使学生做的不够好,我们也发现其优点,鼓励其张扬个性,如:“你的大象鼻子比其他小朋友都做得长,这就是你的特点!”。学生在这样宽松充满赞美的气氛下,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受到老师的鼓励、赞赏,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达成效果
要想提高学生的达成效果,应该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上下功夫。在一节《昆虫世界》的美术课中,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对我说“老师,我画不来?”,我想既然他有这样的愿望,作为老师应鼓励孩子的自信。我说:“你想画什么样的昆虫都可以,画错也没关系呀。”只见他开始兴奋地拿出了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小愿望,而且学习到了绘画知识和构图技巧。最后,他的作品中画满了各种各样、有大有小、有遮有挡的在一起玩耍的昆虫,甚是有趣,惟妙惟肖。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大胆的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恰当的辅导,激发创作灵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把美术课上“新”上“活”,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从而真正持久地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主编:戴高桃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20年4月 主编:缪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