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肖晓虹
[导读]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律动教学,
        肖晓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仕版奋扬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 528308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律动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音乐,提升自身的乐感,塑造自己的个性。当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适当的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审美能力。本文就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年级律动教学
        引言:所谓的音乐律动教学,就是指跟着音乐节奏来进行一定的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新颖的音乐教学方法。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律动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音乐课堂上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促使小学生可以跟随音乐的节奏,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节拍、鼓点以及动作等的学习,从而有效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小学生可以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
        一、融入游戏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都还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的性格特点明显,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律动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来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性格,以及可以激发小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堂游戏教学活动,以此来有效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转变以往传统的枯燥教学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吸收音乐知识,进而实现小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1]以人教版低年级音乐教材中《春天来了》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让小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歌曲演唱,这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还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所以音乐教师就可以将律动教学引入进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场角色扮演的课堂游戏活动。让一位小学生扮演大树、一位小学生扮演小燕子,而其他的小学生则扮演春天的各种事物,引导小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以此来最大化的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音乐教师通过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直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进而让小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实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引入声势律动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节拍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教师通过引入声势律动,来让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拍,以此来使音乐理论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直观、具体,从而来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还需要重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融入一下动、听、唱的教学环节,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小学生可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节拍,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中音符的判断能力,让小学生可以切身地感知音乐的特点,进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对音乐知识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2]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的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音乐,让小学生可以感知节拍,然后再设计一些动作,比如拍手、摇摆、跺脚等身体动作,让小学生通过声势动作来体会到本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以此来加深小学生对歌曲的体验,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另外音乐教师在设计动作时,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身体协调能力,来设计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符合低年级小学生感知能力的简单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节奏,逐步地让小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进而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拍。
        三、融入舞蹈律动
        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同的音乐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音乐旋律,它可以有欢乐、雄厚、伤感或者激昂等等,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肢体动作,引导小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出音乐的独特旋律,以此来有效加深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实际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提前针对所要教授的音乐歌曲进行舞蹈动作设计,确保低年级小学生易学的舞蹈律动,帮助小学生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索要抒发的思想情感。[3]以《彝家娃娃真幸福》为例,这首歌曲是根据彝族民歌音调来创作的,作者通过对彝家娃娃在欢庆佳节时快乐歌舞场景的描写,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娃娃的幸福生活。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来熟悉一下本首歌曲的节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信、有感情的歌唱。然后再引入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来开展律动教学。舞蹈律动需要在班级能进行集体进行,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强调集体,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参与,以此来让小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使小学生可以准确掌握音乐节奏,充分感受到歌曲的欢快情绪。音乐教师通过运用舞蹈律动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有效的促使小学生再体验到音乐歌曲愉悦欢快情感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引入律动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沟通,以及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通过开展音乐律动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还可以有效唤醒小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系自信心,进而实现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32):196.
        [2]范滢滢.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音乐时空.2016(08):119+118.
        [3]欧锶瑜.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