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夏菁
[导读] 音符、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元素,其中节奏是将音符、旋律进行完美结合的桥梁。
        夏菁
        东城实验学校中学校区   
        摘要:音符、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元素,其中节奏是将音符、旋律进行完美结合的桥梁。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具体教学中,鉴于学生的音乐天赋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节奏感比较强,有的学生节奏感比较弱,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训练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途径
        一、初中音乐节奏感训练现状分析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音乐可以没有旋律,但不可以没有节奏。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生命力。因此,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但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1)形式老套。具体来说,教师进行节奏感训练时,为了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极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单一、老套,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2)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目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具体的节奏教学中未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3)忽视节奏感训练。目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尚未认识到节奏感训练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演唱技巧教学。如此一来,导致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较弱,影响了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途径分析
        (一)融入流行歌曲加强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过程中,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要务。鉴于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兴趣较低的现状,教师在进行节奏感训练过程中,可将节奏感比较强的流行歌曲融入其中。如此一来,可指导学生在流行歌曲中充分感知节奏,进而提升对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不仅如此,这一训练模式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节奏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进行《保卫黄河》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可用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导入教学,借助这一歌曲的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
        (二)结合自然的声音进行节奏感训练
        大自然是音乐灵感的来源,音乐是大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多音乐学家创作音乐的时候,均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声音,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
        例如,在音乐《茉莉花》的节奏感训练中,上课之前,教师将一盆茉莉花搬入课堂,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茉莉花的清香,在此基础上完成节奏感的训练。这一训练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促使学生在大自然中对歌曲的含义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再如,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将鸟叫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融入其中,充分借助大自然中的各种音符,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
        (三)借助乐器伴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
        音乐常常需要乐器的点缀,才能使音乐更具活力。在乐器演奏中,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器,还必须对音乐的节奏感进行精准把握,进而完美呈现音乐作品。音乐乐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用具,是加强学生节奏感训练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在借助乐器加强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熟悉各种乐器,包括音乐、音质和音效等;其次,引导学生借助乐器伴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切实结合音乐内容,选择最佳的乐器演奏。
        例如,在开展《友谊地久天长》这一音乐作品的教学时,为了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这首曲子的节奏,选择乐器演奏。如此一来,学生在乐器演奏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音乐感和节奏感,进而全面提升了音乐综合素养。
        (四)借助音乐游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
        鉴于初中音乐节奏感训练较为枯燥,同一首音乐的节奏感常常需要进行无数次的训练,才能达成预期的训练目标,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以致节奏感训练效果不甚理想。据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训练过程中,可结合音乐训练内容,设计音乐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一训练模式,不仅能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也极大地提升了节奏感训练效果。例如,在音乐节奏感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借助K歌软件等进行竞赛。通过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精准掌握了音乐节奏感。
        (五)创设节奏感训练情境,提升训练效果
        在音乐节奏感训练中,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训练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音乐教学内容等,采用多种方式,创设一定的节奏感训练情境,以达到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说,创设训练情境的时候,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借助多媒体创设节奏感训练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音乐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进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节奏感训练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多情的土地》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提高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进而全面提升训练效果。二是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可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提升节奏感训练效果。又如,开展《草原放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空塑料瓶,在其中放入细沙,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对其进行摇晃。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训练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骨架,节奏感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训练的重要性,还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充分借助流行歌曲、自然界的声音、乐器伴奏、音乐游戏、节奏感训练情境等,全面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子聪.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4):176-177.
        [2]罗咏艳.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