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伊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西语学习成效与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意识密切相关,为促进西语人才培养,在其教学中应针对独立学习问题进行教学优化。本文阐述了西语学习中独立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影响学生独立学习的消极因素,并基于相关因素探讨培养策略,促进独立学习成效提升。
关键词:教学策略;西班牙语教学;独立学习能力;教学优化
前言:西班牙语虽为小语种,但是重要语种之一,在联合国、非洲以及欧盟中皆为官方语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我国对西语专业人才得到需求提升。在此宏观形势下,西语学生必须提升综合能力,体现西语实用性。在此过程中,提升西语学生独立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培养独立学习,提升学习成效,可促进西语人才高效率培养,增强西语人才储备。
一、独立学习的必要性
在西语学习中,教学课时有限,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应纠偏意识误区,改变被动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和能动性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可增强其积极性,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对增强学生创造性也有正向影响,同时可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促进独立学习,不仅对西语本学科具有必要性,而且可促使学生增强在学习中的自我效能,强化自我管理意识,进而将此种独立学习意识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学习,增强学生独立性,促进个性完善和全面素质提升,优化其核心素养[1]。
二、消极影响因素
(一)兴趣不足,影响能动性
西班牙语是语言类课程,在其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熟记单词,理解语法,学习听说读写运用等。许多学生对西班牙语学习缺少明确预期,或对西班牙语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其西语学习兴趣偏低,学习整体表现较为被动,能动性不足,独立意识较低,对课上教学和教师指导太依赖度较高,对课下学习和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行动不到位。
(二)压力较大,产生焦虑感
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与学习意识,希望通过刻苦学习提升成绩,获得学习成效,但因预期不科学或测试成绩低于预期,产生焦虑感,此种消极心态影响学习计划正常推进,诱发学习倦怠感,或可导致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错误认知,降低内驱动力,进入被动学习或逃避学习的状态。在消极心理引导下,学习积极性与效率都相应降低,极易陷入消极循环。
(三)资源有限,自学难度大
作为小语种课程,西班牙语学习时相关资源获取难度相对较高,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经常遇到学习资料不足或学习难题无法及时解决的情况。在互联网支持下,信息丰富度提升,西班牙语学习资源需要从中进行筛选,独立学习时也需要及时交流和问题解答。
三、培养策略
(一)学习兴趣激发
较之其他学科,语言类课程具有特殊性,高效学习需要科学的教学引导与辅助,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重要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提出,在教学引导中,调动学生自主性与能动性至关重要,进行自主性学习时,学生的语言天赋可得到有效应用,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即表现为部分学生在西班牙语学习中,可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学意图,跟随教学思路,学习进度可与教学进度并行,甚至“走在课堂前”,而部分学生则“事倍功半”,学习较为吃力。
传统理念中,认为此种成效差异与天然资质密切相关,然而现代教育理念与心理学研究显示,天赋差异对最终学习成效的影响较低,产生差异的根源在于自我效能与学习认知,因此有教育学家提出:“天赋是语言学习最小的阻碍。”影响学习成效的根本因素在于学习自主性,而自主学习与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显示,决定学习兴趣浓厚与否的两个核心因素分别为目标驱动力和学科认知,为激发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生个性、学习预期进行多维度引导[2]。
影响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为学习认知,此种认知包括两方面,其一为自我认知,即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价,该认知直接影响学习目标设定和自我要求;其二为对课程的认知,许多学生认为西班牙语只是学习任务,是基于考试需要,忽视语言课学习的本质是掌握其应用功能,基于此种认知错误,在学习中表现被动,兴趣不高,成效较差。针对认知偏差,教师应丰富教学素材,在科学应用教材的同时,实施灵活教学,根据学习进度,组织学生欣赏西班牙歌剧视频,从西班牙的特色风土人情等导入课程,解读戏剧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精妙之处,可以《唐璜》为例解析地方风俗,还可鼓励学生通过组织戏剧社进行简短西班牙语剧排演。激发学习兴趣,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略西班牙语之美,促进其从内心认可和热爱此种语言,故而教师应丰富教学模式,增强课程趣味性。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宏观情境,然后由学生全员参与完善情节。教师可设定“来访”为主题词,由教师随机点名,学生进行故事完善或角色扮演,直到全部学生参与创作过程。因学生思维模式差异,故事走向常有意外之喜。此种教学自由度和参与度较高,反馈效果较好,学生在参与中集中注意力紧随情节推进,调动思维组织语言,集听力训练、表达训练为一体,打破对西班牙语的书面认知,强化直观认知和实际应用,可有效激发兴趣。
(二)焦虑心理疏导
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国内学生多以汉语为母语,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之间存在诸多用语习惯差异,学习难度较高,在学习中常见学生焦虑、急躁,认为学习成效低于预期,因而陷入低效率倦怠期。在教学中,应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心理疏导,促进正向干预,给予学生肯定和正向引导。
应基于学生当前西班牙语水平,辅助学生明确科学预期,指导学生将最终预期分设阶段性目标,经过目标分解,小目标间跨度降低,提升难度减弱,学生对学习难度的认知更加正向,心理压力缓解,目标感增强,更易于执行,在执行中强化知识学习,弥补知识盲区,可见学习成效,而学习成效对学生产生正向刺激,在此期间,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内驱动力。
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反馈机制,定位普遍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对学生强化针对性引导。可采取分层形式对学习成效进行科学评价,科学使用学习测评手段。学生极易在西语测试中感受到压力,因此在进行阶段性摸底时,可设置三层难度,包括基础题、拔高题和突破题。测试目的为辅助教师定位教学缺陷,同时促使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缺陷,进而实现双方助力,优化教学成效,促进查遗补漏。教师应对试卷进行分析,对比以往测试,总结进步情况,多鼓励多支持,引导学生产生正向认知,激发其潜能,以目标感缓解焦虑感[3]。
(三)优化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对学习环境有较高要求,尤其在学习小语种时,更应注重环境优化。较之英语等丰富的学习资源,西语在课后学习资源方面存在劣势,但在实际学习中,该语言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要求较强,应对课后学习强化开放式建设,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独立学习难度,强化学习支持。课前预习方面,可采取集体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书写预习卡,记录待解疑问,集体探讨解决问题,得出最终结果,提升预习成效。独立学习中,因缺少西语教师指导,学习难度提升,然而经过互助和互动式集体学习,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集思广益解决学习难题。通过学习交流,对西语学习误区进行纠偏,还可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心态健康,纠正学习预期。此外,西语教师应对线上平台、资源等加以优质利用,促进学习交流,进行线上辅导,指导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练习听说读写等。
结论:综上所述,在西语教学中,应采取策略式教学引导,强化学生目标感,引导学生对西语建立正确的认知,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还应对学生加强理解和支持,针对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实施心理疏导,促进其构建科学的学习预期。与此同时,优化学习环境,整合学习资源,促进开放式学习环境建立,使学生在独立学习西语时获得更多资源支持。通过以上优化,全面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悟,孙柳.西班牙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68-170.
[2]李奇颖.西班牙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评《现代西班牙语阅读教程2》[J].中国教育学刊,2019(05):129.
[3]尹辰.在西班牙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2):134-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