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张明东
[导读] 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具有推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
        张明东
        (哈密市第十二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9000)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具有推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在广大农村学校中,课程知识能力教学是其一,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文化、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建立学生理想,才更为重要,而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与知识技能可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十分重要。本文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下,探讨如何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更有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农村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化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思政
        
        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的开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非仅是知识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全面性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端正思想,明确学习目标,也十分重要。尤其在部分农村学校中,校内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学习,学生家长多外出务工的情况,这就给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利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探索和完善就具有重要教学思考价值。
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普及,信息化办公、信息化生活,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学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涉及到学生以后步入升学和步入社会中的技能掌握和应用。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农村学校学生少数民族、居住边远、家长外出务工不在身边等情况严重,学生缺少监管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导致学习积极性弱;第二,学生没有形成价值观引导的内部统一,在学习思想意识、目标感、成长和职业规划方面的信念都不强,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第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乏思想引导,课程思政意识缺乏渗透,不能很好的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基于这些问题进行课程思政视域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意义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农村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在未来主要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成学业,或者更好的适应社会上工作。而从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化改革和教育思考,则因为以下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能为农村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并借助课程思政教育,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思政意识,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其次,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成长和职业理想道德追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更好的建立学习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价值,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一)信息技术教学全程渗透课程思政内容
        首先,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要注意全程性,在课程全过程渗透课程思政内容,让课程思政指引农村学校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首先,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要注意课前挖掘,主题教学下,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统一的主题下推进,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想政治内涵、三观教育、学习意志塑造方面的共性,形成教学资源;其次,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布置一些信息技术相关作业,督促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作业制作中深度思考课程思政内容,实现教学全程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全过程落实思政育人模式。
(二)信息技术内容全面融合课程思政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学生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社会与生活内容相联系,是强调知识、社会多方面联系的一门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教育目标、未来学生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都与课程思政内容联系起来,让课程思政成为信息技术的精神内涵,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对自己成长和未来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农村学生而言,通过课程思政思想内容融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以后能够为改变家乡、改变生活等方面提供哪些帮助,让学生自觉的从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思想认识等精神层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技能的探索,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多元化教学法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完善
        课程思政教育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还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用农村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同时传递信息技术知识,增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尤其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可能更陌生一些,生活中使用偏少,要建立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第一,可采用专题教学法,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设计成系列专题,避免知识零散和缺乏条理,并且贯穿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明确升学和步入社会后,信息技术内容的应用场景,将情景化教学结合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采取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探索精神。让学生自主讨论,自己应用学习的信息技术能从事什么工作,能为家乡和社会做什么贡献,并由教师从课程思政高度,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到思政思考和理解中,用更丰富的教学设计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角下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要结合学生需求实际,从教育内容融合、多元化教育探索等角度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教育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万里.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长,2019(32):132.
[2]景海晏.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探微[J].中华少年,2019(30):238.
作者简介:张明东(1992-),男,汉族,籍贯:青海海东,职称;中学教师二级,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哈密市第十二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