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郭丁艳
[导读]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技馆科普教育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非常规教育机构
        郭丁艳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科技馆科普教育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非常规教育机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优势,进一步结合科技馆经营建设提出青少年科普教育策略,旨在补充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促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

引言: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设施工程”关键内容之一,随着科技馆教育职能的逐渐增强,科技馆教育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结合现代化教育形势,围绕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一、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优势
        结合科技馆非常规教育结构来看,其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生动性等优势。灵活性优势:在教育发展建设中,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正规教育模式,按照统一教材、标准大纲展开教育活动,导致现代化教育存在显著系统性、科学性特点,而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不受统一形式约束,具有较强灵活性,青少年可根据自身需求与爱好展开动手实践,科技馆教育较大程度弥补了系统化书本教学所缺少的科学实验科普教育。自主性优势: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义务教育赋予了教学课堂神圣感,是接受知识、提高认知的场所,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受到限制,现阶段虽大力推进新课改,调强教学改革,但传统教学观念仍影响重大,相较于课堂教学,科技馆科普教育更具自主性,可打破僵化教育局面,最大程度发挥青少年教育主导地位,借助开放性科技馆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自主意识。生动性优势:科技馆科普教育与严肃刻板的课堂教学相反,科技馆教育活动氛围更为生动活泼,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科技馆教育更加注重青少年实践参与,在轻松和谐自主化的环境内实现科普教育,青少年可在科技馆实验活动等动手实践中“零距离”感受知识,并借助科技馆活动游戏的感悟知识真理,转变传统枯燥教学方式,在科技馆活动中实现教育创新,并培养青少年想象力、创造力。
二、基于科技馆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策略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不断创新,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可从馆校研学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公众互动参与、数字化科普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彰显科技馆科普教育价值。
(一)馆校研学教育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科普教育质量,科技馆可与学校合作,借助“馆校合作”的形式增强科普教育效果,并结合研学活动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此发挥出“1+1>2”的效果,这就要求科技馆结合学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科普活动,在学校、科技馆双方共同教育下实现高质量青少年科普教育[1]。例如:学校可结合自身情况定期组织科技馆参观活动,借助科技馆教育资源开展创新教育实践,可在科技馆设备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科学试验,用以补充课堂知识内容,在馆校研学活动作用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馆校研学教育形式下,科技馆需结合自身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出科技馆展品的教育价值,转变传统展品讲解模式,结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实现创意教育,在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的创意科普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发散式思维,科技馆可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多元化科普主题活动,与研学科普教育主旨相结合,在“馆校合作”模式下实现高质量科普教育。
(二)实践体验活动
        科技馆可结合青少年生活兴趣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设置积极向上科普主题,使青少年能够在活动实践中感受科学,并借助趣味性活动培养其科学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科学风尚。例如:延安科技馆2020年10月25日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并设置“垃圾分类、协作机器人、万物互联、星际探索”等主题,以竞赛为载体展开科普教育,并借助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科学热情,以此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延安科技馆展览活动设置多项主题,在实践活动背景下展开青少年科普教育,采取轻松自由的实践活动,相较于传统课堂,青少年更易接受科技馆科普,以此彰显科技馆教育价值。
(三)公众互动参与
        科技馆作为非常规性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科技馆应借助公众力量与青少年间形成教育联系,例如:委员会、学科专家等,基于科技馆构建新型教育构架。科技馆展开青少年科普教育时,可借助公益讲座等形式给予青少年科学严谨的知识观念,并在长期科技馆教育中彰显科学实事求是特征,以此激发青少年科学知识兴趣,实现青少年科普教育。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科技馆固有特征,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可借助VR等新兴技术增强青少年体验,并采取信息传播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其中,并在“常展常新”建设理念下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此带动青少年加入到科技馆科普教育中。可借助新媒体渠道给予青少年高度自由视听体验,借助信息化网站实现双向交流共通,并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补充科普教育形式,以此提高教育效果[2]。
(四)数字化科普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已成为现代化青少年主要交流渠道,这就代表着青少年信息获取方式的演变,科技馆需与时俱进增添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以此实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日常渗透。例如:延安科技馆已基于微信设计平台构建自身公众号,设置“馆内新闻”、“智慧场馆”、“咨询服务”功能板块,并定期推送“科学与生活”推文,主要围绕生活与科学知识进行科普教育,以推文的形式完成青少年科普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日常娱乐方式,科技馆应针对现代青少年视频兴趣展开科普活动设计,例如:延安科技馆于自身官方网站设置“科学影院”,定期制作并上传科普知识视频,实现良好科普教育效果,结合实践来看,可将“科学影院”视频与微信公众号结合,以公众号为载体切实发挥出科普视频的教育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化非常规教育体系中,科技馆优势尤为突出,由传统展厅展览式教育逐渐演变为的“以人为本”体验式教育,在科技馆科普教育发展中,可借助馆校结合方式补充教育,举办实践体验活动,并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程度,结合数字化科普平台构建全面化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成龙.研学旅行活动下科技馆“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的发展[J].科技视界,2020(33):1-3.
[2]王俊卿,吴晓雷.科普场馆展教融合数字体验式学习平台实践探索——以上海科技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05):375-3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